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看二望三 (1 / 3)
过了一天,周华从老家坐车赶过来了。周强提出一个方案,这个店前期全部由周强投入,所以周强占股51%,周华占股30%,徐新19%,而周华和徐新每个月都拿一样的工资,周强就不从店里拿工资了,以后也不参与管理。
每半年,把这家店利润结算一次,大家分红。每天的营业现金都要存到指定对公账户,店里买个保险箱,日常流动资金过夜可存放保管。要做好每天的营业收入登记,这个也是比较简单的,周强根据他的财务经验,设计了一种表格,登录每天的收入和支出,先不管原材料的结存这个细节,先把每天的营业收入登记清楚,收入分为烤鱼、菜酒、饮料、香烟几大类,支出分为鱼、蔬菜、肉类、调料、工具、工资、房租、水电费、杂费等。有了每天的收入和支出,就可以核对每天的结余,还可以与收到的款项核对正确后存入银行。
俩人做个分工,采购、店堂由周华负责,厨房内由徐新负责,外面的阿姨由周华管理,余下几个人由徐新管理。整个投资分配方面对他们两个很照顾了,他们俩也没什么意见。
三个人就签了一份协议,按了指印,协议里把相关条款写得清清楚楚,三人各执一份。这样只要千石这家店运作的好,他们俩现在可比上班打工强多了,辛苦个几年,就可以在老家县城买一套房子,比别人少奋斗至少二十年。给了他们股份,有个好处就是他们自己会有主人意识,努力把事情做好,店的生意越好,他们到年终分红越多。而且随着千石店的生意稳定下来,单店每年100万利润那是肯定有的,就这个利润对于他们两的发展也是很前途了!
周强带了大哥周华熟悉千石店的日常管理运作,主要相关采购方的联系人都要相互认识认识,见个面拜个码头,比如周楠江家里就去拜访了一次,送了些老家带过来的土特产。两个星期后周强就放手了。
他把千石租的房子给周华和徐新住,房租以后他们俩一人一半自己付。周强搬到了欧北镇欧港小区重新租了个两室一厅,月租3000元,搬家买东西又忙了两三天。这个小区很高档,沿江电梯房,周强租的房子在6楼,总高15层,每层两户,每幢楼一共30户,居住在这里的有一半是自住,一半是外地在欧北上班的公司中高层。目测单身的小姐姐不少哦,就周强租的这16号楼,有几次周强上下楼在电梯里都碰到了几个身材绝佳的小姐姐。
介绍下温州的经济特色。温州是一个地区市,下辖永嘉县、乐清市、瑞安市、苍南县、平阳县、泰顺县、文成县、洞头县。温州市本级有鹿城区、龙湾区、欧海区。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县市的经济发展形成集聚形式,一个镇或某个村,有一两个龙头企业带领导,龙头企业在全国形成了很大的品牌影响力,相关配套企业集聚龙头企业边上发展,这些配套企业大多跟随龙头企业一起发展状大起来的,一般都是龙头企业老总的亲戚朋友开的,这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相互依赖的产业链。
而且他们这种集聚式的产业模式就会形成在某个镇或者是说某个县市,他的某种商品的产销量能占到这类商品全国产销量的80%以上占比,几乎可以说达到了垄断的地位,拥用行业的定价权,甚至可以左右某个细分行业的主导权。龙头企业一般的销售都在十个亿以上,依附他的下面几千万收入的配套企业,那就很多了。
你想想看,这么多的企业集中在一个镇,那么这个镇的GDP产值有多高,亳不夸张说,内陆省份的一个县市甚至地区市还没有这里一个镇的产值高。
周强所在千石村的瓯北镇,最出名的是占了全国百分之七八十的阀门生产,就靠这一个不起眼的阀门,外地厂商只要想到采购阀门,首先就选欧北镇。当然欧北还有两个全国性的皮鞋品牌,一个是奥康,一个是红蜻蜓。而在永嘉县城本区域反而没有什么特殊的产业,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本地人口还是集中在县城生活。外来人口这几年是越来越多居住在欧北镇,从这一方面来说也反映欧北镇的经济发展好,有活力!
另外一个比较出名的就是乐清市柳市。柳市是全国电器之都,一线大品牌有如日中天的正泰电器,人民电器,德力西电器。再还有龙港的印刷产业,桥头的纽扣,瑞安的童装,温州的服装品牌也很多,如:报喜鸟、夏蒙、庄吉、乔顿、美特斯·邦威、森马、高邦、拜丽德、林中鸟、好日子、雪歌等等。
在永嘉县城计划开的烤鱼店名字改了一下叫“楠溪江烤鱼”。周强计划把楠溪江烤鱼鱼的名气给打出去,慢慢做成一个品牌。这个鱼有个好处不存在之前有人去注册商标或者其他权利。现在还是可以使用,等以后周强计划把商标设计出来并注册到他个人名下。
他和李哲签订了一个股份投资协议。办好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后,必须开一个银行账户用于结算日常收支。整个店总投资按50万,周强投资25.5万,占比51%,李哲投资24.5万,占比49%。李哲在店里每个月发工资10000元,这个工资足可以弥补他在原公司里上班的工资收入,周强就不发工资。
分红一个季度分一次,每天的营业额结余存入银行户头,分红的时候,双方核对账目签字确认,协议有效期为五年,五年后,李哲以三倍的价格,也即76.50万购买周强的股份,周强全部退出。条款对李哲来说是可以说存在对店的业绩期盼,只要越做越好,五年后,以三倍的价格购买就越划算。这样就逼着李哲这几年努力经营,店的生意越好,每年分红就越多,届时回购股份就更划算。
这也算是周强对好兄弟的支持了。当然,前期的店铺装修也是要李哲自己去跑。周强只是帮他招了一个厨师,放在表弟那里培训好会做烤鱼。另外的杀鱼的和炒本地菜的两人要李哲想办法自己招聘。他自己有熟人那是更好的,至于两个阿姨不需要技术相对好招的。而且到楠江村买鱼李哲他自己更顺手了。不过周强计划他欧北店开了以后三家店并一起让李哲过去谈一个更低的供货价。
李哲只花了一个星期,就找好了店面,谈好了租金,也是五年,前三年不变,后两年每增长5%,对于租凭合同各个条款都参考千石店,因为这个模板周强有请原来公司法务部的律师审核过,做到了考虑方方面面。李哲也带周强去现场看了店面的位置和店面结构,还是非常不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