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9 (1 / 2)
这胖子的轻功不赖呀,匡胤心想,弯下腰要行礼,高心剑拉住他,笑道,“都是生死之交的患难兄弟了,这么客气作甚。”
匡胤真佩服这个人的脸变得快,一会道貌岸然一会又亲近热乎,不顾阻拦,仍拜了下去,口中说道,“统领可有何吩咐?”
高心剑知他心有不忿,竟“扑通”跪倒,拱手道,“请赵兄弟受高某一拜。”匡胤不料他会来这一手,慌得手足无措,忙伸手去拉,高心剑的膝盖如在地上生了根,直身长揖道,“赵兄弟忠于王事,无惧凶险,高某平生最敬忠臣义士,且一路行来多承照拂,高某感于心而铭于内,早当你是生死兄弟。但心怀难言之隐,无法尽数吐露,望兄弟海涵。”说完这话,他伏下身子,恭恭敬敬地拜了三下。
匡胤被他弄得一楞一楞的,搞不清楚这家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赶紧也跪下还礼。高心剑哈哈一笑,拉着匡胤一同起身,在树下坐好,匡胤猜他还有话说,欠身道,“统领既待人以诚,如有吩咐,尽管直言。至于个中隐情,不必向在下明示。”
高心剑点点头,神情又变得严肃,“赵兄弟可知为何只有我才知道密使的身份?”
匡胤摇了摇头,心剑续道,“那么我荆南的来历,兄弟不会不知吧?”
荆南地处三湘两湖交界之处,荆南节度使高季昌从唐末发迹,辖荆门、江陵、襄阳、秭归诸州,人口四十余万,趁着中原战乱,利用襄樊地利,控扼南北,与周边的唐、蜀、楚等国相互牵制,但又不依附于任何一个大国,游走在诸国夹缝之间。高季昌因拥立朱温有功,被封为荆南节度使。后虽历经朝代变幻,高氏皆名义上依附中原,实际以藩镇自居,开封的帝王们希望有这块中立地带对南方诸国形成牵剉,因此不吝爵位上的封赏,高季昌很快被封王,在他死后,由他的大儿子高从诲袭爵继位。
匡胤对荆南所知甚少,只能小声答道,“略知一二,荆南的王位已传两代,现在的南平王应是…”
高心剑打断了他,不让他说出主公的名讳,说道,“我家主公先辈起于荆襄,忠于朝廷,累功而封南平王爵位,自从唐军灭楚而得湖南,主公日夜忧思,寝食难安,恐李璟得陇而望蜀,进而一统两湖。我荆南止有带甲三万,决计敌不住江南虎狼之师,故而特派二公子前往东京,与大周签订密约,守望相助。我们为大周拖住李璟,而大周要从淮北发兵,进攻江南。”
匡胤现在才算是知道了密使来京的真正意图,一下子就理解了高心剑遮遮掩掩其实是一片苦心。这件事的确让外人知道了不得了,江南决不会允许江陵完全投向东京,所以会拼命阻挠。
想到这里,他不再对心剑心生埋怨了,而是说道,“无论是公开订约,或是密使被敌国捉住,荆南都会立刻招来刀兵之祸,难怪统领如此谨慎。”
心剑长吁了一口气,“正是如此,只因事关重大,二公子身份尊贵肩负大任,我不能不慎之又慎啊!”他盯着匡胤的眼睛,从漆黑的眸子中看到的是信任和坦荡,接着又说道,“我家自先祖起便追随于老主公麾下,为仆五十余载,主公念我们世代忠诚,畀以近卫重任,临行之时,再三叮嘱务要护得公子周全。高某世受大恩,怎敢不竭力以报?奈何行路多舛,又有内奸在侧,若非赵兄弟倾力扶持,恐怕早有负主公所托了。”
真有内奸?匡胤不自觉地往前靠了靠,希望高心剑能说得明白一点。
“我们的行程何其稳秘,自江陵出发,弃舟而陆行至襄阳,再乘船回渡秭归,重新折返江陵,分乘去金陵的货船东行而过洞庭,中途在洪州登岸,再会合前往东京。”
这路线真是曲折迂回,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煞费苦心。高心剑接着说道,“我们自以为安排周密隐蔽,谁知刚一出洪州地界,就有人鬼鬼祟祟前来窥探,我担心会遭伏击,禀明公子后决定加快行程。是王文忠觉得事有蹊跷,怀疑内部有人泄密,遂主动提出分作两路前后行进,他则故意露出行迹,引敌现身。”
“但为何你们又动手杀自己人呢?”匡胤不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