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代才女魏夫人 (2 / 2)
其实这是大家对两宋妇女有了后世的偏见,其实有宋一朝士人阶层都积极提倡女子读书。
如郑侠,也就是那个王安石弟子,上过《流民图》的那位,他就直言女子要读书,还有很多人带着有色眼镜看的朱熹,他其实也主张女子读书,还曾计划为女子编写读物。
南宋的宋高宗还曾公开支持女子读书,他是这样说的:“朕以谓书不惟男子不可不读,惟妇女亦不可不读。
以此可以证明,两宋文人对妇女读书是持开明态度的,愿意读的大多不会拒绝,比如豫章的周恭,其女儿“幼而慧”,他便将其送入私塾学习《女诫》。
两宋女孩子上学读书虽然去不了太学这类的官学,但私学、家塾以及各地书院还是有接收女学生的,梁祝并非空穴来风。
如果说古代男子读书是为了博取功名,两宋女子的则几乎没有光宗耀祖的压力,现代考古有大量的墓志铭都记载女子读书涉猎广泛,并非止于某一类书籍,除经史百家之外,还涉及诗词歌赋、天文历算、医药养生、佛道经典等。
我们打开《全宋词》,可以发现里面有近百位女词人,可能数量上比不过唐代,但以李清照、朱淑真等四大才女为代表的女性在中国古代上的成就却是其他朝代难以企及的。
比较知名的如王安石一家,就有多位女子能诗会文,如王安石的妻子吴国夫人,妹妹长安县君,女儿蓬莱县君,甚至是侄女都是能文的妇人。
当时人是这么记载的,“近世妇人多能诗,往往有臻古人者,王荆公家能诗者最众。”可见北宋女人爱舞文弄墨的不在少数。
比较有趣的是,著名的古代女性读物,如班昭的《女诫》、刘向的《列女传》、长孙皇后的《女则要录》、宋若华的《女论语》、郑氏的《女孝经》等均来自元代以前,之后则鲜少有足够影响力的女性读物。
伴随着这些读物,诞生了一大批诸如汉朝班昭、三国蔡文姬、东晋谢道韫、唐朝上官婉儿、薛涛此等在上闪耀的杰出女性。
至于为什么是宋代女性能享受如此好的读书待遇,先看宋以前的朝代,它们大多是因为书籍刻印技术的限制,导致能读书知礼的女子只是极少数,特别是寻常百姓家,就更为罕见,形成不了足够的影响力。
而后世的元明清三代,虽然雕版刻印业较宋代更为发达,但此时已被程朱理学深深影响,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对女性的约束与禁锢是显而易见的,而诸如“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说更是被有心人肆意的曲解和发酵,导致女性都以不读书为荣,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退步、历史的退步。
而处于这两个时代节点之间的宋朝,则是女性读书最佳的时期,刻印业在宋朝急速发展,对女性读书又秉承前朝的开放态度,甚至更为开放,女性词人在宋朝出现的比例,也仅次于唐朝,远远多过其他朝代的标志性体裁。
也无怪乎北宋生产力能高速发展,形成商业繁荣的景象,因为解放生产力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解放女性,毕竟后世已经证明女性确实能顶半边天。
ps:刘斧在《青琐高议》中提到的北宋诗人温琬,幼时入私塾,“尝衣以男袍,同学与之居,积年,不知其女子也”。罗烨在《醉翁谈录》中记录一位叫“静女”的女子的读书情况,“早孤,喜读书。母令入学。十岁,涉猎经史”。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