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代才女魏夫人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代才女魏夫人 (1 / 2)
        与此同时,还未入夜的皇宫某处宫殿内,向太后、朱太妃高居主位,相邻而坐,身上都穿着象征帝后级别的鞠衣,二人看上去平起平坐,但左右坐次的差别,还是一目了然的反应了二者地位的天差地别,这就是后与妃的天堑。

        大殿两侧则坐满了身着红紫二色的霞帔妇女,这种命妇的礼服形制大体是,两条罗带在一边裁成斜边缝合,使之呈尖状,并在尖上坠有霞帔坠子,另一端则平且直。

        她们都是在汴京的内外命妇,内命妇指的是宫廷女子比如皇帝乳母这些人,外命妇则是官员妻子母亲之类的。

        “魏夫人真不愧是国朝第一才女,先前两首和词,真是风采不减当年,记得元祐年间,高后就曾提及过你,当时那词至今还没忘,写的实在太好了,尤其是那句‘嫌怕东风。吹恨上眉端。为报归期须及早,休误妾、一春闲。’”

        “太后谬赞了。”坐在左侧中间靠前位次的魏夫人慌忙起身,面露谦逊的行礼致谢,魏夫人虽已两鬓斑白、脸上褶皱丛生,但从其面部轮廓,不难看出其年轻时定是个大美女。

        这魏夫人原名魏玩,正是执掌枢密院的曾布之发妻,在曾布绍圣年间被重用后,根据相应的旧例,魏玩被封为“郡夫人”,时人则尊称其为魏夫人,而“郡夫人”显然属于外命妇的封号。

        从宋初太祖年间一直到宋徽宗赵佶上台的初期,外命妇的封号一直没有发生过太大变化,一律是按照县君、郡君、郡夫人、国夫人这一等阶顺序进行授予和迁转。

        这魏夫人成名远早于李清照,在李清照南渡前,她就是最盛名的宋代才女,理学的朱熹就曾如此评价过:“本朝妇人能文者,惟魏夫人(魏玩)、李易安(李清照)二人而已。”

        可见士林中,对于魏夫人的推崇,其也确实不负才女之名,其词作多是深闺怨妇的那种凄恻婉约之情,诗风又是如太白那种大气豪放,之后的李清照和她实在太像了,不过后者显然更为出名,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成名更早的魏夫人。

        而魏夫人此时明显有些心不在焉,即使再装的像若无其事,可眼神还是会不由自由的飘向侍立于向太后与朱太妃一旁的宫人掌记张氏。

        宫人掌记属于六尚局也就是所谓的尚书内省中的女官,也叫宫官。

        张氏正值女性最佳年华,一身宫装完美的衬托出其绝佳的窈窕身段,粉脂淡抹,艳若桃李,与年近六旬、青春不再的魏夫人形成鲜明对比。

        许是觉察到斜下方有人在窥视于她,张氏根本没有四下张望,而是直接冲魏夫人邪魅一笑,后者连忙神色不改的装作随意看看,不敢与其对视。

        这次宫宴,是向太后做主承办,名义上用的是交流之类的套话,看似是沙龙类的活动,其实际通过命妇们间接向士大夫们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没办法,自从高太后去世后,向太后的地位也一落千丈,虽然名义上还是太后,可朝内上下都知道,有赵煦亲母朱太妃在,迟早她这个太后会因为她的逝去或其他原因落到朱太妃手里。

        这让一向看重宫廷权力的向太后是难以忍受的,可哲宗赵煦早已亲政,她又没有什么可以插手的地方,在后宫办办这种沙龙,经过命妇们的口,可以授意一些自己看好的官员帮她在宫廷之外办一些她不方便做的事,顺便扩充影响力,不至于被士大夫们遗忘。

        可能大家会很奇怪,妇人也能举办沙龙?还是太后?这不是有违女子无才便是德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