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父子异路 (2 / 6)
1619年,汤若望和其他几名传教士一起到达澳门。来到澳门后,他潜心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
随后,汤若望来到北京,以其出色的天文知识赢得一些官员的好感。他还成功地预测了当年将出现月食现象。
虽然明朝官员绝大多数人不知西方科学是何物,但还是有开明官员欣赏汤若望的学识。
因为辽东地区皇太极的骑兵来势汹汹,非威力巨大的火炮不能阻挡这些骑兵。而火炮当属西洋传来的红衣大炮最为凶猛,崇祯皇帝让汤若望参与火炮的制作。
无论社会怎样变化,有技术的人永远不会丢掉饭碗。
清兵入关后,多尔衮看中他的天文历法知识,继续将他留在朝廷重用。
他对中国的贡献却并不止于此。到崇祯年间,已经有许多历法在民间流行,老百姓根据这些历法按时耕种生产,计算时间。
但这些历法较为繁琐,时间一长还会出现较大误差。
徐光启和钦天监的官员在旧历法的基础上,利用汤若望带来的西洋知识,展开新历法的制作,制成《崇祯历书》。后来汤若望将这本历书进行修改整理,献给清廷。
多尔衮将这本历法定名为时宪历。这套历法和现代农历基本相同。但由于一些人阻挠这套历法的推行,新旧历法各有人支持,两派之间争论不休,一直到康熙年间才正式推行新历法。
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对汤若望青眼有加,经常向他咨询问题。孝庄太后也很看重汤若望,她知道汤若望和皇帝关系很好,有时母子之间闹矛盾,孝庄太后便派汤若望去做鲁仲连,充当和事老,调节母子之间的矛盾。
在对待西洋问题上,顺治帝倒反而比清朝后面的几位统治者开明一些。
顺治九年,五世**千里迢迢从西藏来到北京,觐见大清皇帝。顺治帝为这位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五世**在北京的这两个月期间,多次受到顺治皇帝的接见。顺治帝本来就对佛学有浓厚兴趣,有共同的话题也就有许多话想和对方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