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父子异路 (1 / 6)
当年多尔衮为顺治帝请了很多老师,其中不乏汉族的儒学大师。
顺治自己本人非常喜欢儒学经典,推崇孔子学说。他对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充满敬佩,同时也很同情崇祯皇帝。有时他常常想,要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接手的局面好一些,也就不会最终亡国了。朱由检一生为大明呕心沥血也摆脱不了亡国的命运,顺治帝越想越替他惋惜。
而自己虽然垂髫之年登上皇位,却整天生活在勾心斗角的权力争夺之中,和母亲的关系又这么僵硬。自己想做的事不能去做,还得娶自己不喜欢的女人。
虽然当上了皇帝,却全然没有体会到世间的欢乐。他并没有见过崇祯皇帝,但想到他自己的命运,就会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当然顺治帝虽然感觉生活不如意,却并未放松对国家的治理。
南方的反清力量依然很强大,虽然中华大地遭受多年的战火,但还没办法将重心转移到建设上,只能四处用兵。
他采用洪承畴的建议,采取抚剿并用,以抚为主的策略。并派遣洪承畴到湖广云贵等地指挥战争,取得了对清军有利的局面。
打仗就得要组织军队,军队里的核心成员是人,是人就得吃饭,何况是这些天天骑着马到处打仗的士兵。
用兵需要大量的粮食,在范文程的建议下,顺治帝开始鼓励开垦荒地,实行屯田。虽然这些措施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却为连年用兵提供了充足的粮草。
同时还要继承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一直传下来的传统,和蒙古联姻。做了皇帝真是身不由己,明明不喜欢母亲给自己挑选的蒙古皇后,但为了国家的利益还是不得不成天和自己不喜欢的女人一起过日子。
没办法,必须得和蒙古联姻。联姻不仅可以保证北部边疆的安全,还可从蒙古借兵参与逐鹿中原。
因为对汉学的热爱,同时为了**的缓解,顺治帝继续任用一大批汉臣。除了一直以来出谋划策的范文程,征战沙场的洪承畴、吴三桂外,更是借用推荐和科举考试等方法提拔了大批汉臣。在提拔官员的同时,对贪官污吏实行严厉的打击。
他开始进行更加彻底的学习汉文化的进程。
顺治帝在用汉臣的同时,还信任西方的传教士。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
汤若望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出生在德国,从小对天和数学感兴趣。他很佩服利玛窦利用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在中国传播天主教思想,也想像利玛窦一样到中国做一名传教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