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六章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第六章 (2 / 2)
        房玄龄病癒后,仕途青云直上,官位递升,后被唐太宗封为‘梁国公’,居相位长达十五年,深受太宗皇帝的赏识。

        一次,太宗想赐几个美女给房玄龄为妾,房玄龄婉言谢了。后来,太宗命皇后去劝说卢氏。皇后对卢氏左说右劝,卢氏就是不同意。太宗知道后,龙颜大怒,心想:卢氏已人老珠黄,又剜了一只眼睛,竟不准一个官居‘国公’的人纳妾,还敢不遵皇命!于是,太宗派人带去一壶毒酒,并向卢氏传话:再不改变主意,就饮下这壶毒酒自尽。卢氏二话没说,毅然接过酒壶一饮而尽。谁知,饮下这壶毒酒后,好半天也无事,原来,这壶毒酒是太宗皇帝故意装上的一壶醋。

        太宗见卢氏宁死不从,无可奈何道:“算了吧,这种爱情专注的女人太少了。”

        房玄龄与卢氏从结发,直至白头偕老,二人爱情始终如一,被后人传为佳话。卢氏为了忠于爱情,敢于剜目,为了维护爱情,敢于违抗皇命,舍命喝‘毒酒’。这本是一段美谈,但‘吃醋’一话,经数百年的辗转流传,已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如今‘吃醋’,却变成了爱情上的嫉妒心代名词了”。

        翠娥听完道:“‘吃醋’原来还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典故。爹,你今天也将‘吃醋’用在母亲身上,也歪曲了它的原意。如果大家都这么一点一点地歪曲,若干年后的‘吃醋’一词,不知又将变成何种含意了!”

        林戕笃:“本来,‘吃醋’是一美谈,如今‘吃醋’已变味,若干年后难以预测。如果都知道房玄龄与卢氏,太宗皇帝的赐‘醋’美谈,这个味还变了不少,如果不知道这一典故,‘味’就会大变了。”

        林戕笃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外人的议论。他对家中的男丁女仆,都有严格的规定,违规者,轻者训斥,罚工钱,重者罚饷银或杖棍,直至驱出林府。他和夫人、小姐出门不得坐四人轿,三套马,更不能乘八抬大轿和四套马车。对庄园的植树、栽花,庭院打扫、抬轿、赶马、打捞湖中漂物、打更、护院、做饭、缝补、与夫人、小姐陪聊等,都有明确分工,不得随意改变。

        朝廷官员、巡抚、督办等,凡经过拱桥、清江或临近州、县,几乎都要登门拜访德高望重的林戕笃。因此,地方官对林戕笃十分尊敬,而且,他们也知道,林戕笃还有同事、学生仍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当地一些权贵一般对林戕笃的称呼叫“林大人”。而老百姓也有称他叫林大人或林员外,林府中的都称呼他老爷。几种称呼,林戕笃都不解意,他倒喜欢外人称他为‘林员外’。

        林戕笃只有这么一个独生女儿,因此,他和夫人决定给自己找一个上门女婿。为了两全,他决定在女儿十七岁时,给女儿办生,从受请的这些门当户对中,物色是否有合适的人选,他命人在后院空地上搭一高台,又在右边搭一小台。女儿在高台上目择未来的夫婿,如选中,便将手中定情信物——绣球投给对方,对方得到绣球后,再到小台见林员外,如果林员外也看中了,便将一块珍贵的佩玉交给对方,这样就算初步定下了未来入赘的新姑爷。事后,林员外还要用几个月的时间来调查未来新姑爷的家庭情况,本人的品质等。如果都满意,就正式下柬。最后选择黄道吉日,迎接新姑爷进入林府举行婚典。当然,其中只要有一道关不如意,这门婚事就会被取消。

        去年三月十五,小姐满十七岁,林员外已为女儿办了一次生日,好不容易才送出二百多张请柬,可到时参加的人才一百多人。而今年制做的三百张请柬,还没去送,就被人上门来全部要完了,后来又先后制了二百张,虽然一再控制,但基本也被索取完了。林员外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女儿对自己的终身大事还认真,三天生日已过,她没有将绣球草率投出,而且大家都很愉快、满意;担心的是,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今年女儿仍没将绣球投出,明年上门求请柬的人还不知要增加多少?要是连续五年女儿都不把绣球送出去,必定要得罪一些人了。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恐怕世上也难找到。别人会认为我女儿挑选得太过分了,也会说我这老头是拿大家开心,愚弄众人!一旦将生日投绣球一事传到朝廷,惊动了万岁爷,那时,后果就难以预料了。

        其实,小姐并不想找丈夫,她知道父母为自己好,用办生日择婚的一遍苦心。所以,她顺父母之意,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让父母为难。每年三月十五至十七日的三天生日,她都如期照办,她暗自决定,自己手中的这只绣球,十年之内决不会抛出,弹丸之地的拱桥镇,不可能有一个人让自己心动。终身大事,决不可儿戏,她相信父母不会怪罪自己。林小姐认为,她这样做,在父母面前显得自己认真稳重,在众人面前也不使大家失望,她也知道,参加生日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绣球,然而,绣球只有一个,不可能人人都得到它,因此,人们又会希望她手中的绣球永远不要抛出去,这样,人们每年才有盼头。

        有点使她不解的是:有不少人来找父亲要请柬,有的人已年过中年,有的还是女人!有的家中明明有妻氏儿女,他们并不是来求婚,只是来看看热闹,不惜重金来看看,自己有什么值得可看?人们说:“画饼不能充饥,望梅不能解渴,”家有妻氏,年过半百,本是女人的,还花那么多的钱财来参加生日,也太不值了。自己才十七、八岁,十年后再考虑终身大事也不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