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县衙之夜
夜深了,一个桃核般大小的小火球,在漆黑的县衙后院,一闪、一闪地闪亮着。火光是从一只长杆烟袋的烟锅中发出的。李正恩一手托着长烟袋,一口接一口地吸着烟。他满脸愁容,憔悴了许多。一动不动地站在夜幕空旷的院子里,一边抽闷烟、一边望着无边无际的星空发呆。
正恩房间内,桌上快要燃尽的蜡烛旁,一盘凉透了的馒头、和两碟儿简单的小菜。碟沿上整齐地搁着两双筷子。桌边床上,和衣睡着小春仔。春仔睡梦中叫着:“老爷。老爷您可回来了!”。原来,春仔睡梦中看到;一溪清泉、两岸桃花。李正乐满脸笑容,一手撩着官服、一手提着官靴,赤足淌着清澈见底的溪水,顺流而来。春仔熟睡中挓挲着两手,高兴地大叫大嚷着:”老爷。老爷您可回来了!”突然睁开眼,着急地四下寻望。看到桌上快要燃尽的蜡烛,、和凉透了的饭菜,以及空荡荡的屋子时,忍不住“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一边呜咽着坐起来,穿鞋下床,抹着眼泪往外走。桌上烛芯闪了下,燃尽熄灭,屋内屋外一片漆黑。春仔走到门口,一手扶着门框,一声不吭地往外看。
正恩孑身立于院中,院子显得那样空旷寂静昏暗与清冷。正恩一手撑开荷包,装满烟锅,晃着火纸点着烟。
春仔一动不动地站在门口,望着院中央那个一闪、一闪的小火球。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流进嘴角。嘴唇一下接一下地抽搐起来。
正恩一口接一口地吸着烟,两唇间“吧嗒吧嗒”的吸烟声,在那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听起来是那样的清晰和响亮;烟锅中一闪一闪的火光,在那个漆黑空旷的院子,看起来又是那样的明亮与显眼。春仔又忍不住哽咽起来,哽咽声惊动了正恩。他转过身来,透过迷蒙的夜幕,一声不响地望着春仔。湿润的眼睛里,充满了理解与慈爱。春仔猛地抽泣一声跑过来:“大老爷!”一头拱进正恩的怀,失声痛哭。两颗泪珠,在正恩眼睛里滚来滚去,却始终没有流下来。正恩一手轻轻抚摸着春仔的头,慢慢地安慰道:“春仔,不哭了。春仔,听话。都是大小伙子了,咱不哭了,听大老爷慢慢跟你说。”春仔抹了抹泪,抬脸望着正恩。正恩说:“老爷他呀,吉人自有天相。定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春仔流泪问:“可都已经过去三天了,还是音讯全无。你说老爷他、会不会已经……”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正恩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指了指一旁的石桌石磴说:“春仔。不哭了,到那边坐下,听大老爷跟你说。”一边说着,一手搂着春仔肩膀,两人走向石桌,在石磴坐下。正恩慢慢吸了两口烟,耐下心来,对春仔说:“在黑狼谷,我们找到了老爷坠崖之处。经过仔细查看,老爷却实是被一棵大树接住了。一棵又高又大的古槐树,跟咱们家乡的那棵,一摸一样!”春仔好奇的问:“大老爷。听说,古槐有灵性。你说,会不会就是咱们老家的那棵,它知道老爷有难,就匆匆忙忙地从咱们山东老家,跟到这河南桃源来,救了老爷一条命?”正恩**慰人地点头说:“是、一定是!要不,当年它不但显灵,给董永和七仙女做媒,成就了一段风流佳话、千古流传;而且明初移民,咱李姓始祖,携家带口,从河北枣强、来到山东博兴,刚到贝丘乡,就遇到了暴雨冰雹。还是那棵古槐树,救了咱们祖宗一家。才有了今天贝丘数万李姓族人。”小春仔欣慰地点了点头。正恩又吸了两口烟,将烟袋慢慢从嘴边移开。说:“在黑狼谷中的古槐树冠上,还残留着被老爷身体压断的树枝。树下地上,我们发现了一些黑白两种颜色、三种料子的碎布片,是有人从衣服上撕下来的。不过,那不是老爷的衣服。于是,我们就猜。一定是有人为了应急,把衣服脱下,撕成布条儿、连为布绳儿。将老爷从树上吊了下来,救走了。”春仔问:“大老爷。你说,会是什么人有那么好心,撕了自己的衣服,来救老爷?”正恩答:“那黑色的粗布布片上,残留着一股浓烈的汗臭味。另外两种;一种是白色的细布,另一种是白绸,上面还有淡淡的脂粉味。于是,我们又猜。一定是一位好心的小姐或夫人,带着她的家人和丫环,救走了咱家老爷。”春仔合掌当胸,闭目祷告:“谢天谢地,菩萨保佑!”突然睁眼又愣了,怀疑地问:“可是老爷为何不叫救他的人,给咱们送个信来。咱们也好去接他呀?”正恩忧虑地回答说:“是啊。我在想,事情一定有两种可能。这一、老爷他必然摔得不轻,至今仍在昏迷中;这第二种可能就是,老爷他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姓名。救他的人,也就无法送信给咱们。”春仔疑惑地问:“不对呀,大老爷。老爷他为何不肯说出他的真实身份和姓名?他要是说出来,救他的人还不得高兴死了?一定拿他当财神爷供起来,给他请最好的大夫、给他做好吃的……”正恩叹了口气说:“春仔你忘了?那日在断魂崖上,两个强盗是怎么说的?:‘对平民百姓,惯例是要钱不要命;遇到做官的,要钱也要命。’而且还是‘先要命、再取钱!’老爷他天生胆小,对当地风土人情又不了解。怕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春仔害怕地:“那可怎么办呀!大老爷,赶快拿个主意吧!”正恩点头叹道:“是啊,此事万万耽搁不得呀!”
一挑灯笼,两个人影,穿过小圆门,朝这边走来。正恩连忙起身迎过去。春仔也跟着站起来,随着正恩往上迎。
前任书童挑灯引路、前任知县于四海,老气横秋地来到正恩跟前。正恩施礼:“于大人。”于四海还礼说:“听书童讲,先生又是一日水米未进。老朽放心不下,特意过来看看。”正恩愧疚再礼:“几日徒劳,却劳大人惦记,学生真是无用!”于四海劝:“先生不必过于自责。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事已至此,还须从长计议才是。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先生已是三天三夜水米不沾、眼皮未合。常此下去,如何支撑的了?”正恩深沉一叹:“见不到我家兄弟,学生实在是寝食难安!”于四海叹:“是啊!李大人一日找寻不到,大家的心,就一日悬着。不过,还是要吃东西、要休息。只有吃饱喝足、养好精神,才有力气,继续寻找!”正恩如同恍然大悟,气力倍增。感激冲于四海作揖道:“大人教诲的是。学生明白了!”于四海抑郁又叹:“可让老朽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贼人要的是财物,而不是尸体。更不会慈悲救人!坠崖之处,不见李大人踪迹。树下布片,也不是李大人衣服残留。说明李大人,却系被人救走无疑。可如此兴师动众连日寻找,为何音讯全无?”正恩从怀里拿出一副画好的李正乐画像展开。说:“大人。此乃学生适才所画,学生请求大人,连夜广招人手,照此图书影摹形。天明之后,加派人手,在黑狼谷附近村寨,沿街张贴,或许多有收获。”将画像交给于四海。于四海接过画像,连连点头:“好、好!此法收效,或许更快一些。老朽即可着人着手去办!”正恩愈加感激,施礼道:“谢大人!”于四海吩咐:“那就抓紧回房,吃点东西,再好好睡上一觉。明日早起,再继续寻找!”正恩作揖:“学生遵命!”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