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红情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八章 红情 (3 / 4)
        探亲假,父母在三千里以外,每三年有三十天,父母在五百里以外,每五年有十五天。婚假,儿子行冠礼时,有三天假,亲戚有一天假,子女婚事有九天假,其他亲戚结婚则减少到五、三、一天。丧假,父母丧事,文官强制性退职三年,武官是一百天;亲身授业老师去世,给假三天。

        也就是说,若无特殊情况,王棣赴元城县上任,五年内是不得私自回京的,三年后方可让苏静嘉随任。

        当然,大名距开封四百余里,苏静嘉若是思夫心切,大可以去大名府“游玩”。

        但即便是“择日赴任”,也是要在一个月内动身的。利用离京前这些日子,王棣将京中一应大事小情安排妥当。家中的事暂时由苏静嘉协助婶娘照看。“染墨轩”那边原本就没插手,有许五先全权负责。就是“水云间”麻烦些,毕竟好大一份蛋糕摆在那,不可能无人觊觎,好在扯了赵佶这张虎皮做大旗,遂宁郡王得了一成干股,当然得为“水云间”保驾护航。具体的管理人员还是以王府的人为主,像王孝、王直父子便被委以重任。另外,得了王棣授予新式计账法的王未、王末姊妹俩则充当了账房角色,负责会计、出纳事宜。苏迟、张十一、许富贵与李师师则各自负责“品涩茶庄”、“古今传奇”话剧社、“谪仙居”和“寻梦园”,各司其职,互相竞争、彼此援奥。“东京时报”则交与了苏过打理。

        话说那苏迟今年廿四岁,虽已娶妻生子,事业却是未有着落,连续三科贡举不过,还真的有些心灰意懒的意思。王棣晓得这位妻侄无意仕途,却最是喜好文人风雅之事,便邀了他管理“品涩茶庄”。也无甚底要紧事,无非是陪着风雅茶客高谈阔论。这样的差使于苏伯充再合适不过,直把茶庄当作办公衙署,真真是“恪尽职守”也乐不思蜀了。

        至于苏过,发解试勉强过关,礼部贡举却是被涮了下来,未能如其兄苏迈一般步入仕途。

        苏迈,字维康,是苏轼元配王弗所生。神宗元丰四年,对试策进士第,始授饶州府德兴县酸,后迁酸枣县令,去年十月,授雄州防御推官,知河间令。为官在任期间,立志为民,身体力行,尽职尽责。

        悲催的是,苏胖子又运不及二兄苏迨有才名。

        苏迨,字叔寄,和范育、兰田三吕被称为张载高足弟子。苏迨跟随张载最久,被秦之士大夫称之为“门人之秀”。张载晚年将他的重要著作“正蒙”授于他说:“此书于历年致思所得,而吾将有等于学者,正如老禾之株枝别故乡,所少者润泽华叶尔。”他不负重望,于元祐二年,效仿论语、孟子体例,编为十七篇而传。

        苏过最幼,今年二十岁,刚取了表字“叔党”。

        他的童年多是随父亲的游宦生涯,在频繁的迁徙中度过的。元丰二年,苏轼移知湖州,不久便发生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七月底被拘捕,八月中旬被押抵汴京,囚禁在御史台所属的监狱中。这年苏过年仅七岁,大哥苏迈随父到京城照顾父亲,他则同二哥苏迨留在湖州母亲身边。

        童年的不稳定倒是使他养成了洒脱豁达的性子,极为肖父。虽然未过科举关,却也善文,诗中的怀人之作,情真意切,哀而不伤。书、画之胜,克肖其先人。善作怪石丛筱,咄咄逼人。

        受乃父的宦海沉浮所影响,苏过对出仕为官兴致缺缺,加之不拘小节,实是没了走科举的动力。苏轼最是喜爱幼子,并不催逼,只道其已成年,遂为其谋了门亲事,女方是华阳范镇孙女,范百嘉之女,今冬完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