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学术不端,煽风点火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九章 学术不端,煽风点火 (2 / 3)
        学术造假,或者说学术不端问题,历史非常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现代科学启蒙之时。由于几个世纪之前对于学术伦理问题的要求还未形成统一的普世概念,再加上时间久远,很多案例都被掩盖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科学界有那么几个名字,在各自的领域中如同太阳般耀眼。但正如太阳上也存在太阳黑子,这些伟人的学术历史也有一些那么不太光彩的往事。

        现代科学的奠基人牛顿,遗传学的先驱者孟德尔,微生物学的领路者巴斯德……都曾陷入到学术不端的漩涡。

        国内学术论文大部分是属于亳无价值的假论文,垃圾论文,这些造假的论文对科学的主要危害是会误导学术研究有意探索学术真谛者也被误入歧途,偏离真理,对自然科学作出错误的理解,危害无穷。

        至于为什么要造假?主要原因包括:学生毕业要有毕业论文。因此,毕业,很多大学生只好写一篇假论文应付过关;单位评职称要以论文为指标;科研单位弄到国家科研经费。

        例如,有人统计认为,华夏关于心脏干细胞的论文就有1.2万篇造假。功成名就,发表的论文数量越多越有名气,于是就冒险造假或把一篇论文拆开写成几篇,或小题大做,把一些芝麻蒜皮的无关紧要的问题也写成一篇篇论文。

        当然学术造假不只国内有,近日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高等院校招生委员会用名为Copycatch的防学术欺诈查到,去年有4559人的大学个人陈述文件可疑。

        其中,800名医学专业申请者提交的个人陈述来自同一网站,234人用同样一桩童年趣事说明学习动机:“我8岁生日那天用一套化学实验用具做实验,不小心在我睡衣上烧出个洞,我从此爱上科学。”

        另外一段遭滥用的话是:“和我100岁的爷爷住在一起我认识到人体的脆弱性。”

        这是把老师当傻瓜,还是把检测系统当笨蛋?即使是造假,那能不能上点心呀。把年龄改一下也行呀,哪怕把睡衣改成鞋子、外套、手套......

        各行各业的造假问题都有很多,比如游戏抄袭,剧本抄袭,就连一本叫做《崛起科技之巅》的扑街同样干净不到哪去,起码按照论文的要求,一个不端的名头是跑不了的。

        华夏复兴之路刚刚起航,人才将是决战未来的关键,而良好的学术环境则是培养人才的基础。许道微重重的点了点头,“可以,放手去做吧,搞学术要有底线,一个老师,一个科研工,更应该有底线。毕竟老师如果连底线都守不住,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为人师表,育人子弟?

        知识库体系建立起来后,通过弱人工对学术论文进行筛查,将那些曾经剽窃或者伪造论文的人,都给我找出来,然后全网公布并进行实名举报。

        这样做虽然会得罪很多人,但我觉得,有些人得罪,就得罪了吧。毕竟不得罪他们,就等于害了我们的学生,就等于毁了华夏这个民族的未来。这点压力,公司抗的起来的!”

        林斌在一旁笑着补充道:“华夏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人们或许能够容忍其他事情,但真的很难容忍教育堕落。让教育和科研回归本质,肯定会获得民众的。不过需要提前汇报给程总一下,大秦科技的法务部门应该扩充些人手了。”

        许道微和沈向洋都笑了起来,如此一来,国内的学术环境,应该会得到正本清源,这对华夏的未来,有百利而无一害。当然,大秦科技公司毕竟只是一家企业,只能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具体如何还要看华夏部门的决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