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学术不端,煽风点火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九章 学术不端,煽风点火 (1 / 3)
        交待好基础研究事业群的事情后,许道微刚回到办公室没几分钟,沈向洋和林彪二位总监联袂而来。

        “老板,智慧应用事业群的下一个项目需要你亲自审批!”沈向洋顺势递给许道微一沓资料。

        许道微瞟了一眼,赫然看见几个大字,“华夏知网”。或者说华夏知识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瞬间,许道微就明白了为何这么一个子项目,沈向洋却正儿八经的拿来给许道微申请。

        华夏知网以实现全社会知识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建立起华夏知识总库。并衍生出来学术期刊,论文,文献,年鉴等一系列的子产品。

        简单来华夏知网就是华夏最全的网络图书馆,或者说网络出版平台。沈向洋的新项目换汤不换药,唯一的区别就是弱人工做事情可谓是轻而易举。

        沈向洋纠结的原因许道微也清楚,和饶毅博士心心念念的是同一件事,就是学术造假。

        近年来,揭露出的学术造假事件层出不穷,有些已经到了堂而皇之的地步,而华夏多所高校也相继卷入旋涡,其涉及到的学术领域更是不胜枚举。

        在国家部门严抓强打,学术泰斗严加抨击的情况下,学术造假竟不为所动,甚至成半公开化趋势蔓延,严重妨碍了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扰乱了社会学术风气。

        许道微知道,这几年此类情况并不突出,直到2006年迎来第一个波峰,之后2009年更是发生了浙大贺海波事件。

        在工业界的事故分析中,有一个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即“在一起重伤或死亡的严重事故背后,非常可能有29起轻微事故,以及300处潜在的安全隐患。”这个数值是海因里希进行实际统计的结果,也被称为“300:29:1法则”

        学术界同样提出一个类似的法则:在一起低劣的、明目张胆的学术造假事件背后,非常可能还有N起不易被发现的、高明的学术造假,以及M起数据修饰。N和M取决于不同学科、不同课题组,在没有深入某个课题组进行调查的情况下很难确定,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课题组M和N的数值恐怕不会小于29和300。

        这类法则逻辑上很容易理解,如果规范制度合理、执行严格,出现严重事故的概率是很低的。市面上大多论文查重的网站,或者期刊。受限于本身的数据库和算法,均有相当大的漏洞,给了很多造假者堂而皇之造假的机会。

        弱人工在数据库和算法上,完全可以做到让造假者无处可逃。不再是简单的连续词条比对,而是从论文整体就开始进行判断,并且能收集到互联网上的数据信息。

        “咚咚咚!”许道微的食指不断在桌面上敲击着,好一会儿,许道微问道:“为何打算做这个项目?”

        沈向洋回道:“智慧应用事业群近期的工作主要是百科,客服等项目的升级优化,以及协助林斌总监研发第一代翻译机。知识库项目不仅是公司在知识领域的拼图,也是产品的生态补充。在近期很难开展大项目的情况下,知识库和项目很适合事业群近期的规划。

        我认为一个好的学术环境,对于吸引高端人才回国有很大的好处。暂时公司只是给用户一个更完善的查重工具,至于是否披露学术造假问题可以视情况而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