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六军齐冲,围而不攻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3章 六军齐冲,围而不攻 (1 / 4)
        立国之本,首要在民、其次在地。

        战国之时,因各地民情、地势不同,对于百姓、土地的分类、教化,也有许多不同。

        这一点,尤其在军制、民政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如赵国。自赵武灵王即位开始,国力渐渐衰退、民风疲弱胆小。不仅在与秦、楚等大国的较量中屡吃败仗,就连宋、卫、中山这等三尺小国也敢屡次犯境。

        赵武灵王眼见城池失守、国土被吞,便师从匈奴、东胡,引导百姓胡服骑射、弄刀习武,并改善兵制、革新民风。

        自此以后,赵国军队变得异常凶猛,国内民风也一改懦弱、十分善战。赵国能以一国之内,在秦、楚、齐、燕之间周旋到最后,引导百姓胡服骑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处在关中之地的秦国,更是因为多凶险磨难、又在四面围合之中,所以从根性上养成了彪悍威猛、不畏艰险的民风。

        至于秦国的兵制,因奉行军功农耕进爵制度,所以不仅擅长厮杀斗狠,也十分热衷于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大秦立世七百年,能从一个小小的附庸国发展成为吞并天下的大国,其民风之体现,由此可见一斑。

        只不过,军政是军政、民政是民政,无论大殿之内的各府各院、还是嬴政以前的国君朝臣,都秉行商鞅军功农耕之法,未曾将二者牵扯到一起。打仗有功,就按军功进爵;耕田有功,就按农功进爵。

        谁又能想到,三军将士们不仅可以去打仗,还可以屯田种粮!

        因此,当楚南雄第二条计策一出口,满朝文武一时间全都愣住,在大殿之中发起呆来。

        楚南雄环顾四周,见无人表态,便解释道:“我大秦军伍,士卒多出自农家百姓。从这一点上来说,派大军前去垦荒屯田是行得通的,而且不会有太大困难。”

        他说完这段话,又看了看四周。

        殿内还是没人出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