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幕 架构 (4 / 5)
可是流苏很想说,姑娘,你怕是想多了吧,虽然你是失地了,但赔款的是他啊。
总之,没了李卿袁在一旁故意干扰,流苏的准备工作也得以顺利继续下去。
三国世界的架构,是一个时代的架构。这就很难。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这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怎么可能真的面面俱到。表现一段故事,可以着重色彩的描写,时间的流速就会放慢。但对一个历史时期的描写,对于群像的表现。再像之前那种开放世界,就很难完美的表达了。
世界还是要开放的,但需要以某个**某个人物为基点,在一段历史时期一个范围内开放。
就好比,刘备汝南兵败是在公元201年,可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刘备火烧新野,携民渡江的时候,是公元208年,这其中的历史跨度是七年。可这期间在这刘备这边发生的记载于史书上的事情,却极少。
而此时,孙权平越,袁绍身死,文姬归汉,曹操平定冀州,都是重要**。如果都做成开放世界,这个表现起来就十分费力了。
所以,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找一个着重点视角,然后以这个视角来代入其中。其中重要的历史**还是要以第三人称架构。
比如,赤壁之战,就可以分成几部分,携民渡江的时候,以赵云为视点,让体验者体验七进七出时那种一身是胆的勇气。等到夏口布防之后,就可以以诸葛亮为视点,体验舌战群儒的书生意气。
可是,想法是很好,但要怎么把这种频繁的视点切换做好,就是难点。
以普通架构世界来说,大家都是以旁观者去看待这个世界的。上帝视角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因为频繁的视角转换而出现不理解。
要怎么处理好这个点,才是流苏架构新世界的难点。如果解决了,以后同样的世界,都可以以此为基准去架构。
其次是表现的重点。
三国志也好,三国演义也罢,视角都是有偏向的。这很符合读者的心理,因为无论读史书还是读,读者都是需要一个代入感的。没有代入感,读起来就会缺少一点遗憾。但有代入就会有偏心。看还好,看史书就难免会先入为主了。
流苏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他要还原的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至于剧情出入和时代背景,都可以牺牲掉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