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烽火(上)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烽火(上) (1 / 3)
        幽州边地多烽燧,为的便是示警传讯。品=书=网

        但实际上若是敌军锋锐难当、势如破竹或者说根本不在意对方是否提前作出布置,烽燧又往往可能会变得有些鸡肋。

        毕竟,一燧八人,难当大军。

        像一年多前秦军攻楚,兵锋所指,侵略如火。那些烽燧,或根本来不及燃起狼烟,直接被秦军如潮水般湮没,或就算燃起狼烟也毫无用处,因为秦军行兵如风,狼烟根本无法为城池守军争取到太多时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有时候两国交战,快同样能起到奇效。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那些烽燧就百无一用、就可以尽数拆除。

        守御,本身就是体系化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却能被完善。烽燧,起的便是补缺的作用。看起来无用,那便是最大的作用,因为敌军找不到破绽来正面直面解决这一环,而只能选择从其他的方面迂回避开。

        而且,像烽燧这样的布置,从来都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有些时候它们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是以,镇守烽燧的燕地楚军从来不会觉得这事是吃力不讨好,总会认认真真地去完成交托到他们手上的任务。

        实际上,不仅仅是烽燧镇军,燕地其他军队里的士兵,哪怕再普通的一个,几乎都有一种信念——我其实很重要,也许我多出一份力,就能改变整个战局。

        正是这样的自信,让燕王江暮玦麾下的军队位居整个楚国战力顶尖。

        很多人都很奇怪,为何燕地的军风竟是如此,也有不少朝廷的武官向江暮玦询问过此事,求取治军之道。

        而江暮玦的回答往往是这样的:“治军严谨自然是一方面。还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我运气好,受了些前人遗泽。至于更多的,却是在我朝有些忌讳,不能再说了。”

        这样的回答显然很含糊,但有些聪慧之人还是觉察到了一些东西。

        军兵自百姓而出,军风起于民风。

        燕地军队如此,自然是因为民风如此,从来同仇敌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