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适应讲话者的风格
适应讲话者的风格一个在飞机上遭遇惊险却大难不死的美国人回家反而自杀了,原因何在?
那是一个圣诞节,一个美国男人为了和家人团聚,兴冲冲从异地乘飞机往家赶,一路上幻想着与家人团聚的喜悦情景。不巧老天变脸,这架飞机在空中遭遇恶劣天气,飞机脱离航线,上下左右颠簸,随时都有坠毁的可能,空姐也脸色煞白,惊恐万状地吩咐乘客写好遗嘱放进一个特制的口袋。这时,飞机上所有人都在祈祷,也就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刻,飞机在驾驶员的冷静驾驶下终于平安着陆,大家都松了口气。
这个美国男人回到家后异常兴奋,不停地向妻子描述在飞机上遇到的险情,并且满屋子转着、喊着……然而,他的妻子正和孩子兴致勃勃分享着节日的喜悦,对他经历的惊险没有丝毫兴趣。男人叫喊了一阵,却发现没有人听他倾诉,他死里逃生的巨大喜悦与被冷落的心情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妻子去准备蛋糕的时候,这个美国男人爬上10层顶楼,一跃而下结束了从险情中捡回的宝贵生命。
当你讲话的时候,倾听者却在做着与你完全相反的事情,那对你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如果讲话者讲得异常兴奋,你却无比冷静;
如果讲话者讲得泪流满面,你却面无表情;
如果讲话者讲得兴致勃勃,你却只顾自己。
如果你有以上这些行为,说明你离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还很远。在倾听中,适应讲话者的风格,能够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你。
美国一个精神病人研究院曾经对100个精神病人进行了关于如何让精神病人愿意与你进行沟通的专题研究。研究发现,精神病人会把与自己风格相似的人看成自己人,愿意与他们进行沟通。
有一个叫康迪萨斯的精神病院,里面住着150个精神病人。有一天,院长布朗听护士艾比说,有一个叫约翰逊的精神病人已经一天没进食了,而且也不跟任何人沟通交流,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护士艾比想了很多办法,也没能让他吃饭。
院长布朗听了艾比的汇报后,说:“让我来试试。”布朗马上到服装仓库,换了跟约翰逊一模一样的衣服、鞋子、帽子。
院长布朗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跟约翰逊沟通,而是走到离约翰逊不远的地方,也跟约翰逊一样,静静地坐在角落。约翰逊起身,布朗也跟着起身;约翰逊把帽子摘下来,布朗也把帽子摘下来;约翰逊站起来,布朗也跟着站起来。总之,约翰逊做什么动作,布朗也跟着做同样的动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约翰逊发现了眼前这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布朗。约翰逊心想,这个人怎么跟自己那么像。一个小时过去了,好奇心让约翰逊慢慢地走到布朗身边,说:“嘿,伙计,你在干吗呢?”布朗回了一句:“我在沉思呢!伙计,你在干吗?”约翰逊说:“我也在沉思呢!”就这样,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这时,护士艾比推着餐车过来叫他们吃饭了。布朗伸伸懒腰,说:“伙计,我肚子饿了,一起吃午餐吧!”“好的,伙计!”约翰逊说。就这样,两个看似一模一样的人,一起吃完了午餐。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沟通场景,但在我们平常的职场沟通中也同样适用。适应讲话者的讲话风格,尽量与他趋于一致,是我们做一个合格倾听者的开始。
有一个朋友是做心理咨询的,在他刚开始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他不知道怎么跟咨询者沟通。心理咨询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要让客户愿意敞开心扉,把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告诉你,否则心理咨询很难有效果。但是他的一些客户,跟他说着说着,就没话说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客户进入状态,让客户放松。
后来,我跟他说,要学会适应客户的风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般来说,人们更愿意跟与自己相似的人吐露心声。
朋友接受了我的建议,他在跟客户聊天的过程中,总会时刻关注他们的面部表情变化、语气变化、情绪变化等。客户谈到动情之处,痛哭流涕,朋友除了递纸巾之外,也会显出悲伤的神情;客户谈到兴奋之处,手舞足蹈,朋友也跟着兴奋起来。果然,客户跟他聊着聊着,就逐渐没有了防备心理,仿佛是在跟自己聊天一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有时候,倾听也是为了引导讲话者向着自己的沟通目标去发展。适应讲话者的风格,与其步调一致,才能有真正的交集。
在适应讲话者的风格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刻意模仿。我们与讲话者同步,并不是要刻意模仿他的行为,而是尽量趋向同步就可以了。刻意模仿别人,反而让别人觉得造作。比如别人用手理理头发,你也用手理理头发,那就是刻意模仿了。要时刻关注讲话者的变化,同时跟上变化就可以了。
(2)怀着帮助讲话者的心态。如果我们能够在心里始终想着要帮助对方解决问题,那我们就会时刻关注对方说了什么,并且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对方,这样我们的倾听能力肯定会大大提升。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