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地魁星不期而遇天魁星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八章 地魁星不期而遇天魁星 (1 / 2)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历来人杰地灵,黄河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上带来的泥沙沉积在华北平原,形成大片肥沃土地,在以农耕文明发展起来的华夏民族历史中,山东与河南共同组成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

        在上古时期,以黄帝和炎帝为代表的中原部落联盟就与以战神蚩尤为代表的东夷部落联盟发生战争,后来两大部落联盟合二为一,融合在一起,产生华夏文明。

        东夷部落的重要组成是九黎族,被称作“黎民”,中原部落主要有由一百个姓氏部族构成,被称作“百姓”,因此“黎民百姓”便成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称呼。

        山东是东夷族的发源地,上古传说中的伏羲、女娲、蚩尤都是东夷人。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刑天舞干戚、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都是东夷传说流传至今。

        在东方哲学思想蓬勃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境内是齐国、鲁国两大诸侯国并立,世代通婚,维持区域繁荣稳定。

        鲁国遵从“王道”,代表人物是创始国君周公旦、万众师表孔子,以至于二人墓前所植的楷树、模树也成为圣贤的化身,并称为“楷模”。

        齐国施行“霸道”,代表人物是创始国君姜子牙、千古第一相管仲。。提倡兼学文化,将政治、农业、手工业、商业通过谋划、策划、规划、计划,有目的的次第发展,齐国大治,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称为方伯,得专征伐,直到秦灭六国,齐国都是秦国最强大的对手。

        王道与霸道的水乳交融已经沉浸在山东人的骨子里,形成不可磨灭的基因记忆,因此在宋徽宗时代的乱世中,山东人既想尊王,又想称霸,梁山提出的“替天行道”便是这个矛盾思想的集中体现。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若无道,我便替天行道!

        冬日天黑的早,在山东地区尤甚。朱武等人一心想进郓城县城,不料太阳落山前也没赶到。。还因此错过了宿头。

        前面看到一个庄子,朱武道:“权且去前面庄子里陪个小心,借宿一宵,倘若庄主不见怪,把出银两请些酒饭来吃,歇息了明日早行。”

        众人来到庄前敲门,庄里庄客见是五位华服青年骑着高头大马前来借宿,慌忙报与庄主。不多时,只见一个三十七八岁的魁伟汉子,在二三十个庄客的簇拥下,从庄里急匆匆出来,见到领头的朱武,双手抱拳,声若洪钟,朗声说道:“不知贵客驾临,有失远迎,此间不好说话,不如去后厅轩下少坐。”

        朱武道声:“叨扰!”便将马缰递与庄客,与安道全、李忠、汤隆、王定六随庄主进入庄里,去到后面会客厅堂。

        宾主落座,庄客铺下果品、按酒、菜蔬、盘馔,在廊下筛酒。

        庄主道:“此处名叫东溪村,属济州府郓城县管下,在下姓晁,名盖,是本县本乡的保正,有些个力气,乡里人送了个绰号,叫做‘托塔天王’。”原来晁盖祖上便是本县本乡富户,他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日里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人皆称他做“托塔天王”。晁盖独霸在那村坊,江湖都闻他名字。

        怎奈朱武等人地处遥远的永兴军路华州,却不曾听说晁盖的威名,因此对“托塔天王”的名号无动于衷,只是略表仰慕之情,晁盖心下怏怏。

        晁盖道:“不知客人去往济州有何贵干,缘何错过了宿头?”

        朱武见晁盖庄院雄伟壮观,是个远近少见的富户,他又担任保正,庄上有数百庄客家丁,必然与打着劫富济贫旗号的梁山针锋相对,因此不能对他说要去梁山拜会王伦。以免引起冲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