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后梁所谋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后梁所谋 (1 / 2)
        再说回到文德殿内,钱大总管离开后:

        “陛下,这一次后梁人的行事很周密,一箭多雕,尽管都没有成,但是臣总觉得不会如此简单!”邕王爷悄声说道。

        “是啊,朕也隐隐的觉得这次与以往的刺杀都有些不同呢!依你看……?”

        “臣弟倒是有些想法。”

        “说说看?”

        “这次恐与边关有关系!今夜殿前军的宋大人身受重伤,宋三夫人做为我朝的女将军产生时又差点遇难,殿前军的都指挥使杨大人也受了些伤,徐大人那又出了人命官司,还有一些都是武将出事,这恐怕………”邕王爷顿了顿继续说道:

        “后梁要动了!”

        “嗯。却不知要如何!边关目前一切如常,不妨再等上几日,看看能不能得到有用的消息!现在推测也不尽准确。”

        “臣弟明白!尽管不能增兵倒还是要通知各边关守将,严加防范!”

        “也只有如此了!”延庆帝也不禁叹了口气。

        按理说推测出与边关安定有关系,应该增兵以防不测。

        但是这国家又怎是一言堂?如何说服文武百官?现在是南北两线的边关守将同时出现问题,该如何增兵?

        不得不说后梁这一步棋实在高明,直击软肋。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了解一下大晋的官制:前大梁是皇家的一言堂,政令的准确性完全取决于君主的睿智程度,由于政权的高度集中在皇帝一人的手里,皇帝可以为无欲为,所以终究走向了灭亡。

        大晋吸取了前朝的经验,自创了一套相互制约又互相纠正扶持的官制:

        文官方面:日常政令由左右宰相为首的“尚书省”(尚书省包含了六部)发出,由皇帝亲自管理的“门下省”审议,再由皇帝直属的“中书省”下发政令,日常政令大多都不需要皇上亲自下旨,除非特殊事件。这样即防止了皇上和宰相两方面出错,造成的国家的损失。

        那么为了避免皇上少出昏招,皇上也拥有自己的智囊团即:“翰林院”。

        同时也为了避免尚书省的权力过大出现问题、皇帝朝纲独断,另设有“都察院”负责监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