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心种魔大法 (1 / 3)
「道心种魔大法」强调由道入魔,在「道心」布下「魔种」,奇诡绝伦。
黄易笔下出现了三种「魔种」培养方法:
第一种是最正统的:以首篇是「入道第一」,先修行玄门正宗心法,以建立本身的「道体道心」。其后,以次篇「种魔第二」,种下「魔种」(类似与水中火发),获得真阳。按照第三篇「立魔第三」,散去全身道功,使魔种由yin中之阳化为至阳,而道心化作阳中之yin。道心在「魔劫」过程中使修炼者死而复生,从而使魔种向至阳无极雏形演变,直至「魔极」阶段形成至阳无极;在「魔变」阶段,道心可由阳中之yin转化为至yin(类似火里结冰),修炼者经过第二次死而复生(龙鹰)或缓慢修炼(向雨田),获得至yin无极雏形,最终在「魔仙」阶段达到道魔合流、yin阳平衡,最终破空而去。
第二种即「种他」:具体来说有三个条件,就是「种魔者」、「炉鼐」和「魔媒」。
「种魔者」藉由「魔媒」对「活炉鼎」播下「魔种」,「炉鼎」本身已经道功大成。「种魔者」藉由「炉鼎」有心灵破绽时,使「炉鼎」被动散功,「魔种」大成,从而攫取「魔种」和「道心」(庞斑)。在此过程中,「炉鼎」由于失去「道心」,在「魔种」毁灭性魔气的作用下,「炉鼎」精枯血竭而亡。
这种方法难度极大,首先「鼎炉」万中难求,而后精神意念进入「鼎炉」精神海中凶险难测,如落入惊涛怒海中的孤舟,无根无凭简直就是十死无生,修练者若不小心,受「炉鼎」QingYu狂击,轻则走火入魔,重则万劫不复,形神俱灭,故古往今来,凡依此法者,均落得败亡身死之局。
第三种:「种魔者」甘愿牺牲自己,将自身魔功结合全部精气神灌顶给「炉鼎」,催生出「魔种」(韩柏)。
黄易《大唐双龙传》里的魔门奇书《天魔策》中记载的魔功之一(四大奇书为《战神图录》、《长生诀》、《慈航剑典》和《天魔策》)传说只有把十卷《天魔策》集齐,始有可能进窥魔道之极,至乎修成最高的道心种魔大法[1]。
「道心种魔大法」的修练困难重重,于晋至隋唐年间《边荒传说》、《大唐双龙传》里魔门中人均认为要修练这门武功必然要依靠吸取「邪帝舍利」中的元精或真气才有望练成,就算谢泊、墨夷明等天资卓绝之辈都没能练就,而向雨田练至后来而邪火焚身而亡,实际上在《边荒传说》已出现的向雨田活到隋末[2],寿命已长达数百年,很有可能已经由「邪帝舍利」练就「道心种魔大法」,但他不愿如此凶险的武功和提取风险极高的「邪帝舍利」留存人世,所以传给四名凶残徒弟「道心种魔大法」跟提取舍利元精的法门同时,也把提取元精之法教给祝玉妍,但「邪帝舍利」却另外交由鲁妙子收藏在「杨公宝库」里,故布疑阵让四名弟子跟「yin癸派」互相残杀[3]。
在武周时期《日月当空》,「圣帝」杜傲以龙鹰为「炉鼎」,修炼「道心种魔大法」,因女帝颁布荡魔缴,反成就了龙鹰,使其成为继向雨田后第二个练成「道心种魔大法」的人。原书除第六卷被杜傲随身收藏外,其馀各部分由龙鹰保管,根据龙鹰和师傅五年之约烧毁。后龙鹰向武曌默写被烧毁的各部分。
武曌评价,「道心种魔大法」是个视万物为波动的心法,一草一木,都是一种「波动」。一般练武者的真气也是波动,先天真气则是更高层次和精微的波动,因能与人的精神结合。而「魔种」则是超越了生死的波动,故能人之所不能。正是在这个看法的基础上,虚空亦可以是波动,令「破碎虚空」合理化。
至明朝洪武年间《覆雨翻云》,「魔师」庞斑获传的「道心种魔大法」已无文字记载,而是利用口头传授,他更自创「以情制情」的法门,用爱人靳冰云当「魔媒」,利用风行烈的「道心」成功练成大法。另外,韩柏则因赤尊信牺牲自身而获得属於赤尊信精气神所结合成的「魔种」,并再与秦梦瑶以「道胎」共练双修大法后,练成另类的「道心种魔大法」,并非魔门正宗所流传的「道心种魔大法」[4]。
在《日月当空》里提及,在《魔道随想录》里,有一段关于《战神图录》的记载,说此书来历神秘,超越一般尘世的武功,共有四十九式,最后一式破碎虚空,更触及天地之秘。这正是《战神图录》的由来。而武曌的猜测,谢眺从一个属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古墓里,看到有关《战神图录》的记述,得窥图录之秘,从而创出《道心种魔大法》。而静斋的始祖地尼,因得翻阅《魔道随想录》之缘,从而晓得破碎虚空之秘,《慈航剑典》很大机会亦受到破碎虚空的影响。仙胎魔种,各走极端,源头则一。
十二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