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在凤山大队务农的日子里(中)(7) (2 / 3)
“老二哥,你怎么也会干出这种极不光彩的事情呀……”
老刘二伯便解释说:
“我家里的粮食早就吃完了,现在已经挨饿了两天肚子,实在是顶不住了啦……”
于是,支书见他那付可怜相,再也没有说什么话,便让他把挖掘到的番薯全部都拿回家里去……
此时,我听了杨兆芳队长对这个故事的叙述后,心情感到无比的沉重……
当今,农村社会治安情况不够好,偷牛偷猪现象时有发生。于是,便有人怀念起人民公社时期的社会秩序好,甚至有人还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来加以形容。
但是,我作为那个时代的过来人,并不完全赞同现今一些人的这种说法。
是的,在那个“三年困难时期”,由于个人家庭财富少,路上没啥东西可捡,家里也没有什么贵重值钱的东西怕偷。
即使有个“偷牛贼”,就是偷到了牛,的确牛也很难销赃处理掉。因为,把牛卖给食品公司,还得要有公社的介绍信。除了食品公司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进行收牛和宰牛的。
其实,那时候社员们对生产大队的集体东西,已经成了习惯性的“小偷小摸”。但是,成袋子进行偷粮的事,基本上来说,几乎还没有人敢做。
因为,那正是狠抓阶级斗争的年代。要是抓到一个,若是五类分子的,便不用说了。就是一般人被抓到,也会被抓去游村批判。
我还记得,那时农村曾经流传过的几句顺口溜:
“十个社员九个偷,大队干部贪无够。”
“保管员,懒又闲,记工员肥队长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