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色列 (2 / 2)
以色列位于中东大陆交界上,西面滨临地中海,北接黎巴嫩、叙利亚,东邻约旦,南出红海且与埃及边境接壤,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之要冲,是个南北长约470公里、地形呈狭长型的国家。以色列国土面积虽不大,自然景观却极富变化,拥有了只有一整个大洲才可能出现的各种地形。有森林覆盖的高地,也有丰饶的绿谷;有多山的沙漠,也有海岸平原;有属亚热带的约旦山谷,更有地球表面的最低点死海。以色列人口大多集中于北部及中部地区。如果仅仅如此,也还是不错的,但是,以色列是世所罕见的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的国家,年降水约200毫米,在沙漠地区更少,仅有25到50毫米;人均水资源270吨,不足世界的3。全国90的土地是沙漠,一半以上的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自然环境如此恶劣的以色列,在农业生产方面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48年以来,耕地面积大约增加了1。6倍;灌溉面积从3万公顷扩大到1995年的19。9万公顷,增加了5。6倍。农业产量几乎每十年翻一番。每个农业从业人员从50年代初期平均养活17人到现在养活90多人。农业不但满足了国内95左右的需要,还大量出口农产品,并向世界上60多个国家输出农用物资设备和传授农业生产技术。
以色列农业产值和出口比1948年建国时增加了数百倍,以色列农产品自给率达95,以色列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粮食、糖、油、咖啡、茶等;出口主要是水果、蔬菜、花卉等。进出口相抵,每年净出口大致为2亿美元。以色列国际合作项目的1/3是农业项目,每年3000多农业专家在外国讲学,60多个国家的人员到以色列学习培训。
郭解放是应耐特费姆(netafim)公司之邀访问以色列的。该公司具有世界领先的滴灌技术,也是全球最大的生产温室和滴灌设备的公司。据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雅顿博士介绍,该公司利用各种传感器实现了对农作物生长的二十四小时全程监控。将传感器与土壤、植物茎杆、叶片、果实的连接,可以随时获得植物生长的相关数据,如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光物质的积累、植物每日每时茎杆粗细变化、液体在茎杆中的流动量、叶片二氧化碳的交换量等,从而通过雷达接受数据,并与计算机连接,通过中心数据库的处理,实现对植物温光水气肥的调节,达到最大的增产目的。
郭解放一听就欢喜万分,这真是太好了,坐在房子里,面对着一台电脑,就知道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就知道是缺水了还是缺肥了,这不就成了神仙了嘛!郭解放心想,行,我也这么搞,我要让平安的农业技术一下子进步二十年。
郭解放除了考察农业技术之外,也抽空在以色列游玩了一番,他先后去了特拉维夫、耶路撒冷等地,在逗留了一周后,他又飞抵埃及、土耳其,后又飞至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位于须德海西南岸,是荷兰的首都,也是荷兰第一大城市和第二大港口,人口约七十万,连同郊区共一百零五万人。阿姆斯特丹只不过是荷兰的法定首都;之所以是法定首都,是因为因为王室、国会和多数政府机关、外交使团都驻在60千米以外的海牙市,女王只有在举行重大庆典和接待国宾时,才临时来到阿姆斯特丹履行国家元首的职责。
这里原本是一片芦苇丛生的沼泽地,由于靠近北海,便于贸易,12世纪时当地渔民开始在此定居,13世纪末形成一座小城。后来逐渐围海扩建,到14世纪已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港口。这是一座用桩支撑起来的“海底城市”,大部分地区处在海平面4米以下,靠拦海大坝和抽水设备保证城市的安全。整个城市有几百万根涂着黑油的木桩打入地下十几米的深处,仅王宫下面就竖着13659根这样的支撑物。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风光奇丽的水城,有“北方威尼斯”之称。市内有160多条大小水道,将城市分割成无数的小岛,1000多座风格各异的桥梁穿梭其间,其中300多座可以通行车辆。水道分布规则,状似蛛网,将城市一层一层围成半圆形。大小运河堤岸平直,船只可以自由地航行到市区的任何地方。运河两岸芳草萋萋,鲜花盛开,林立的现代化大厦与无数的古代建筑交相辉映。城郊草原连片,牛群悠闲,一派欧洲田园风光。
阿姆斯特丹的奇异不仅在于它是木桩托起、水道和桥梁众多的城市,还因为它有无数独具风采的古老风车和香飘五洲四海的郁金香。
风车是荷兰的标志。据说,世界上第一座风车就是荷兰人于1408年发明的。荷兰风车最多时曾达到9000多座。它抽水排涝、碾米磨面,为创造荷兰的历史立下了丰功伟绩。现在荷兰仍有900座风车保留下来,作为历史文物供人们观赏。在阿姆斯特丹,大型风车建在四层楼房的顶部,最长的风叶可达40米。楼房下部二层住人,第三层作仓库,第四层作机房。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是“风车日”,这时,首都和全国的几百座风车便同时开动起来。油漆发亮的车座上悬挂着国旗,佩戴着花环,像新娘一样接待国外的游客。
郭解放荷兰之行最重要的目的是考察该国的马铃薯雪花全粉生产线。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家马铃薯雪花全粉生产企业,郭解放看得津津有味。这是一家大型的、现代化的马铃薯生产企业,无论是从规模上、生产工艺上还是产品质量上,都是世界顶尖的。而且产品在荷兰外贸出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郭解放参观了这家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环节,详细询问了有关技术问题。在参观完这家企业后,郭解放受到了极大启发,他想在平安也建立这样一家马铃薯雪花全粉生产厂家,为本地农民解决马铃薯“卖难”的问题,以工厂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对于一个农民企业家来讲,出趟过终究不像是走亲戚一样容易,郭解放借此游玩了欧洲各国。几年后,郭解放又带领着他的几位重要管理人员,再次走访了欧洲诸国,目的是让手下人也开阔眼界,接触一下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
自欧洲返回后,郭解放开始对肋巴滩农业高科技园区进行整改,并决定上平安解放马铃薯雪花全粉食品工业公司的项目。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