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 第三十一章 睦邻 (2 / 2)
更坏的是,原本就虎视眈眈很不甘心的日本终于抓住了机会。
一直以来,苏俄的对华政策与日本**侵略东北的种种行径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日本通过强加于中国的“二十一条”,企图长期占领东北南部、东部和内蒙。根据“二十一条”有关条款,日本要把旅顺、大连和南满、安奉两条铁路的租借期延为99年,并强迫中国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土地租借权或所有权及居住权、工商经营权、建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独占权等。日本通过“满铁”长期霸占和经营长春至旅顺的南满铁路,以及安东至奉天、大石桥至营口、奉天至抚顺等支线。满铁还以“附属地”的名义,在铁路沿线霸占大片土地,并行使行政、司法、征税、警察权等,俨然成为国中之国。日本还以保护其侨民和铁路为名,在铁路沿线的重要城市驻有日本的野战军和守备队,充当侵华工具。
如此,日本侵略者就在中国东北埋下了一颗。
不管张学良对苏俄有多么大的成见,也不管苏俄在中东铁路上有多少霸道的做法,历史终将表明,后来真正威胁中国东北安全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者,而不是革命后的苏俄。
张学良与苏俄交恶,近乎赌气的一战,不利的后果倒在其次,关键是未来东北一旦有事,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没有了。你张学良是个地方军阀,南方**政权正在全力“剿共”打内战,必定自顾不暇,在东北只有一个苏俄让日本人忌惮,现在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也就在日本人窥破了东北这个千古难觅的良机之后发生了。
收回国家主权没有错,但是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在实力不具备的情况下,爱国就变成了误国,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不到半年,整个东北尽落敌手。东北亚军事格局巨变。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将中国人民推向灾难的深渊。
至此,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已经明白,中国有可能面临着远比当年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侵华更严重的局面。
南京国民政府展开积极的外交自救,首先寻求西方各国的援助,但在战争初期却很少有西方国家愿意引火烧身、援助中国。
就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美英等国举棋不定,苏联则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
1937年8月20日,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在南京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规定倘缔约国之一方受一个或数个第三国侵略时,彼缔约国约定,在冲突全部时间内,对该第三国不得直接或间接予以任何援助。
中苏重回睦邻友好固然有苏联的私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也是**和**势力攻击的主要目标。苏联的战略目标十分明确,即通过中国的有效抵抗来拖住日本,使其无力侵犯苏联远东地区。但是,毕竟此举和以后的苏联援华对中国抗战有利。
根据这一条约,苏联不仅对中国的抗战给予道义支持,也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这对中国人民是极大的鼓舞。截至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止,中国利用苏联信用借款所购卖的飞机及主要军火物资为:各类飞机904架,其中轻重轰炸机318架,坦克82辆,汽车1526辆,牵引车24辆,各类大炮1190门,轻重机关枪9720挺,步枪5万枝,步**16700多万发,机**1700多万发,31100颗,炮弹187万多发,以及飞机发动机及全套备用零件,汽油等军火物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11月苏联派遣空军志愿队来华作战。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先后来华的苏联志愿人员约2000名,其中约200名志愿人员在中国战场牺牲。
此时边营和安全区管理委员会的关系一如此时的中苏关系一样,利害攸关,但是,在日军严密的监视下,两股单独的绳子怎么才能被拧成一股呢?甚至会有那种可能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