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千君醉 (4 / 4)
一般来说,治经有个传承,也就是先生治什么经,弟子也学什么经,一脉相承。陈惇想起给他开讲《尚书》的曹正,一下子心头潮热,“是,学生希望能寻一个治书的先生。”
“我想想,”归有光思索了半天,“胡川甫,他治书,不过他不出今山十几年了……刘君亮,不行,要做他的入室弟子,方才肯授课……”
想来想去,归有光道:“下个月十五,我在世美堂邀请苏浙名士,共襄文会,到时候我一定给你找个名师。”
陈惇感激道:“多谢大人。”
归有光考校了几个四书中的难题,陈惇谨慎回答了,归有光不置可否,只说:“书还需再读,也不能只读朱程注解,马融、郑玄之注也应通读,对你有益。”
陈惇想了想,郑玄囊括大典,综合百家,遍注群经,打破了今、古文界限。这是在说陈惇于四书只专注经义,在文字、音韵、训诂、博物等方面没有下多少工夫。他当即受教道:“是,学生一定认真学习。”
“你的文章做得如何?”归有光又问道。
陈惇差一点就要打退堂鼓了,心虚道:“在先生这样的大家面前,学生的作文水平,实在是……不堪入目呀。”
归有光什么水平,后世论他,其主要成就就在散文创作上。他的散文博采唐宋诸家之长,继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传统,又进一步扩大了散文的题材,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引进了严肃的“载道”之古文中来,使之更密切地和生活联系起来。
归有光的散文即事抒情,真切感人,刻绘生动,极为凝炼。结构上精巧而波折多变,夹叙夹议,跌宕多姿。在一味摹古浮饰的散文环境下,为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境界,甚至能敌文坛之主王世贞,要陈惇在这样的大家面前班门弄斧,实在是压力山大。
“无妨,”归有光似乎也觉得他的反应很有意思,笑道:“你给我看看。”
陈惇当即运笔如飞,将自己之前游览苏州古迹所感而写的一篇文章默写下来,全文不过二百来字,自然写得飞快。归有光接过来细细品读,陈惇就额头冒汗地等待他的评价。
“唔,”良久陈惇听到:“不错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