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13.天下苍生望谢安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13.天下苍生望谢安 (3 / 4)
        360年,谢安接受征西大将军桓温邀请,担任其司马一职。

        消息一出,朝野震动,一直淡薄名利的谢安石终于要当官了。在信息闭塞的年代,如此重大新闻若不议论上几个月,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由于谢安隐居东山,后人于是把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编排成了一个成语:东山再起。

        据载,谢安动身赴任时,许多朝中大臣特意赶来为他送行。中丞高崧更是在送行时“调戏”谢安:“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如今出山为官,如今苍生亦将如卿何!”向来淡定的谢安甚有愧色,深感自己虚度的那些岁月里对不起天下百姓。

        处境不同,身份不同,谢安自然是要好好“羞愧”一番的,不然,如何做个天下百姓人人爱戴的好官呢?

        其实,让谢安“羞愧”的事不止于此,在桓温府中时,有客人曾送桓温一味名叫“远志”的草药,当时桓温见物起意,遂问谢安:“这种药又被称为小草,为什么有两种称呼呢?”谢安尚未及回答,名士郝隆应声答曰:“在山中曰远志,出山后名小草。”借以讥讽谢安高卧东山,素而远志,但出山后只任职司马。后来,这一事件就流传了出来,人们便以“小草远志”意指隐居与出仕,或以小草谦指自己居官低微。

        这是小插曲了,对于谢安的到来,桓温还是十分高兴的。二人相见即畅谈平生,欢笑终日。在谢安告辞后,桓温极为自豪地对手下人说道:“你们以前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吗?”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去拜访谢安时,桓温更是耐心等待谢安梳洗完毕方才相见,足见对这位名满天下者的器重。

        其实,谢安没有选择在朝中任职,而是去了桓温的军府之中充当幕僚,就是为了让桓温高兴的。

        个中缘由非常值得玩味:不是谢家得罪了桓温,而是桓温伤害了谢家(侵占豫州)。这又是什么道理呢?然而,这就是道理。

        以桓温的实力,整个东晋尚且俯首帖耳,自然不是谢氏家族可以轻易得罪的,桓温能伤谢家一次,就可以害谢家两次。对于此,谢安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到来,修复和桓温的关系,缓和桓、谢两家的矛盾,这是谢安出山后的头等大事,更是他选择在桓温处任职的直接原因。

        即使桓温明知缘由如此,也依然会感到高兴。

        第二年,谢安以为其弟谢万奔丧为由,离开了桓温。在处理完丧事后,谢安来到东晋首都建康任职,从此和桓温分道扬镳,开始了自己的宰相之路。

        由于和桓温关系好,又在朝廷里任职,谢安成了缓和桓温和东晋朝廷矛盾的润滑剂。在以后的十余年岁月里,桓温和朝廷的关系日益恶化,但正是由于谢安和桓温在这一时期的密切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始终没有冲击到谢家。谢安也充分利用自己和双方的特殊关系,在二者之间巧妙周旋,竭力辅政。

        不过,据了解,或许是因为桓温专政的原因,谢安在这一时期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唯一值得称道的是,简文帝司马昱死后,谢安依然选择站在朝廷一边,和东晋各大家族联手,粉碎了桓温篡晋自立的企图。

        373年,桓温入朝祭奠简文帝司马昱,当时,先皇驾崩,新皇继位,朝中政局混乱,各种传言甚嚣尘上,大家都认为,桓温此行,为篡位而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