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7、铸器! (3 / 4)
因此,凡是敲钟的人必先默诵“愿偈[jì]”(即“钟声偈”)。杂喻经“偈”云:“所在闻钟声,卧者必须起。”古德也说:“闻钟卧不起,护法善神嗔;现前减福慧,后世堕蛇身。”
敲钟用的“钟椎”又称做“杵”。
“钟”的敲击板眼,随着“门派”及“方域”的不同,佛教界没有统一的规定。就是常见的“百八钟”的义解,也是不尽一致的。
据中国的世典群谈采余说:“钟声晨昏叩一百八声者。。一岁之义也。盖年有十二月,有二十四气,又有七十二候,正得此数。”
这个说法乃世俗所杜撰,与佛教无关。
又有佛门中人说:“鸣钟一百八下,以醒一百八烦恼之睡也。”此说也不见经传。
常见的大钟有三种类别,唐朝时期的“平直形”钟口铜钟,唐宋时期的“浅波形”钟口铜钟,以及明清时期的“喇叭形”钟口铜钟。
明清时期大钟的钟壁在钟口处都有外扩,呈现出所谓的“喇叭形”;铜钟的壁厚,由唐钟的均匀分布,演变为从上往下逐渐增厚,避免了早期大钟重击易裂的缺点。
“钟”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是带高的筒形纽,钟的下口两边突出如月牙形;另一种上端的纽是扁的,有的纽作伏兽形,钟下口是平的。
同时,一般“钟”的花纹两边相同,每边大率有六排(每排三个)共十八个突出的乳。
乳的形状有突出如柱的,有突出作螺旋形的。有“乳”的点缀,是钟区别于钲[zhēng]、饶[ráo]、铎[duó]、铃等的特点。
古代铸造的钟,除了雕铸一些图案,还有文字,或吉祥用语,或纪时记事。因此,古铜钟不仅在文字发展史上,更在古代社会、政治、思想、文学、经济等各方面的研究一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史料,同时体现出了我国古人的高超技术。
或许是与自己的名字有关吧!也可能是神乐受佛教印象太深了!不仅曾经的名字与“乐”息息相关,就连所受的文化知识也是与“音”密切相连。
所以,当他来到北斗后,在得知原始神纹可铸器御物,是修士最终要的根本所在时,脑海中所浮现的第一个法器的形状,正是一口载道的“钟”!
“钟”不仅用于佛教,也同样归于道门,它是万物的一种形态。也是道的显化。若用以铸器,成为道的载体,可化为一宗大器,极具气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