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归来如梦令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归来如梦令 (1 / 2)
        当袁绍的表举还未来之前,河内郡的形势已经开始算是渐渐趋于稳定。

        董卓军已经开始陆续从河内郡撤回,虽然董卓军撤退的意愿十分急切,但撤军是一个远比进军讲究的军事科学,董卓作为多年的军事统帅,自然是深知这一点,从渡河到围城,董军前后花了三天时间,但从解围到渡河,董军却整整花了足足五天的时间,这才将大部分军队撤回河南郡。

        当然,整个湛城内的王匡军将士已经完全被之前董军的汹涌攻势吓破了胆,根本没有做出任何的追击准备,正如之前他们眼睁睁看着董军围上,此时又眼睁睁看着董军撤出湛城。

        只是董卓显然并不想空手而归。也不想白白浪费了这一次大胜创造的大好形势,所以在尽快撤离部队之余,他又做了两手安排,一手是筑城,一手是迁民。

        在收到河东急报之前,轵县县令为保性命,主动向董军投降献城,郭汜率领军队直接入驻轵县,而后轵县的投降起了连锁反应,轵县以西沁水以南的三座城池都纷纷向董军投降,其中还包含有沟通河东河内两郡的箕关,如若此时河东郡还在董卓掌握之下,河内郡恐怕完全没有守下的可能。

        还好董卓没有。。也正因为董卓没有。董卓如今被迫撤军,河东郡与河内郡之间的通道尚未连接,但董卓作为整个朝堂的最高领袖,不仅得思虑现在,还得为未来着想,即使此时不得不撤回洛阳,但同时也要为未来的继续反攻埋下伏笔。

        迁民和筑城名为两手,实际上说起来,也就是一手:强迫轵县百姓迁移至平阴县对岸,就地筑城,以放弃轵县为代价,使新筑城池与阳繁田、原乡连成一线,三城将形成一个半弧形防线,将箕关包含在内,同时新筑城池也能随时和平阴县相互照应,河南郡的物资也能通过平阴源源不断的供给给这道防线。

        为了稳定局势。。董卓在河内郡留下了一万五千人,这样的军队数量虽然进攻不足,但无论是与河内的其余军队野战,还是笼城,都显得绰绰有余。在得知了此次小平津关失利的全部过程后,董卓又特意下令,在没有他的命令之前,所有将领拒绝与关东任何诸侯进行洽谈。

        这样就算是董卓的全部善后措施了,但实际上执行起来,还是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整个董卓军都处于一个极为愤怒的癫狂状态,在即将全面胜利时时不得不收手,这种失落感简直堪比众仙等了九千年的蟠桃会,在开盘后却发现却蟠桃已经被弼马温偷吃个精光。

        因此,郭汜在强迁轵县人口时,对军纪毫不约束,麾下将士也理所应当地抓住了这个大发横财的机会,强掳民财,以至于驮马驱蹙,百姓饥寒,相互蹈藉,寇掠如犁,积尸盈路,惨不忍闻。

        河内郡百余万人口,轵县前后约有二十余万,迁民之后,可谓残垣遍地,寸草不生,至筑城地址时,所剩人口,也就堪堪十万出头,大多也形如饿殍,难再出力,使筑城的进度大大拖慢了。

        但这些对于此时的刘备军来说,都没有意义,因为刘备军现在遇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难题:他们现在正看押着与自己军队总数相仿规模的俘虏。

        看押俘虏,说起来容易,其实也就是一个看人的事,但做起来却是相当的难,从军事上的逻辑来说,看押俘虏,是一个依靠暴力和组织的行为,这需要实施的一方拥有绝对的暴力优势。

        但这对于刘备军来说,显然是一件很苛刻的要求。在没有战事的状况下,刘备军想要让这群俘虏不产生乱子,就已经花费了刘备军绝大多数的精力,一旦外部因素对刘备军产生干扰,想要维持住先有的秩序,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最后大家凑时间开了个会,决定匀一部分俘虏,让赵舞阳帮忙照看照看,这也算是变相分一点功劳与他,省得每次去河阳,都要看他那副又僵硬又陈腐的脸色。

        结果就发生了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当刘备军将俘虏押送在前。。整个军队雁行在后,结果前方河阳的城池已经遥遥在望的时候,河阳城早早打开了城门。

        十来个人乘马从城门中缓缓走出,也看不清他们中间做了些什么,然后就见那些人一动也不动。

        什么情况?面对这种情形一时间刘备陈冲都紧张起来,以为城中出现了什么大的变故,当即下令全军立刻停止前进。就当他们已经做好了河阳已经被董军攻陷,现在需要大战一场的心理准备时,一杆白旗畏畏缩缩地从河阳城门上摇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