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科举 一 (2 / 3)
于是王维找到了自己的好基友岐王李范。
李范听了,说好兄弟啊,不是我不帮你,主要是哥们势力不及那娘们啊。斗不过她。你还得去找那个娘们,我来帮你引见。那娘们虽然是个尼姑,但是水性杨花,入幕之宾换得一茬一茬的,以你的文才相貌还怕勾搭不上?
于是王维换上华贵的衣服,捧着唐代吉他——琵琶就跟随着李范来到了玉真公主的家中。
酒至半酣,李范对玉真公主道,我这朋友solo贼6,想不想听听?
玉真公主看王维面容清秀,当下就有些意动,于是应允。王维一首soul下来,顿时技惊四座。于是王维趁热打铁。。赶紧把自己准备好的诗词文章呈献给玉真公主。玉真公主读了王维的诗,立时被他的才华震惊了,马上就把张九皋踹到了一边。
这时,李范才告诉玉真公主,王维生性孤傲,听说今年科举,张九皋已经被内定为第一,是以不肯参加。而自己惜其才华,这才出此下策,用这种方法,将王维举荐给她。
玉真公主闻言,立马表示,吾有摩诘,何须他张九皋?于是立马就把主考官叫到家里,教育了一番。
由是,王维亦一举夺魁。
不过,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多年以后,李白只身入京,用更加强势的方法,将王维从玉真公主的身边给挤走了。
这也是两位留名青史的大诗人。。虽然同处一个时代,但是却几无交集的原因,两人根本就是情敌的关系。
由此例也可以看出,唐代的科举,较之后世来说,公平性相差太多,很容易就会被权贵阶级所操纵。一些确有才学,却无门路的仕子,比如杜甫,在这种制度下是很难中举的。
原因也很简单,唐代的科举阅卷,并无糊名这项制度。谁的卷子,考官只要看名字,就一目了然。是以,中举的考生,大多数都是早已声名在外的仕子。
这就是为何整个天下的人,都认定谢轩将会高中此届科举的状元。试卷上,谢轩这两个字,本就已胜过一切的华彩文章了。
说回科举本身,唐代的科举,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考试的内容,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较的是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都有改变,演变成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的考试制度。
仕子们到达京城后,先要到尚书省“疏名列到”,即办理报到手续。通常是上“文解”,即由地方官府发给仕子的推荐证件,还有“家状”,即由举子本人填写的籍贯、三代名讳等方面的家庭状况表。接下来还要“结款通保及所居”。要求举子们以三人为一组来相互担保,并写明在长安城的暂时住所。
办完这些事情之后,还得参加两项集体活动。一项是在元旦节那天参加由皇帝接见的仪式,另一项是由国子监举行的拜谒孔子像的仪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