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华夏三千年真正的天纵奇才 (1 / 2)
为什么鄙人不说是华夏上下五千年?
原因很简单,要是算到五千年的话,这天纵奇才就怎么也轮不到项羽了。上古那些家伙可都是呼风唤雨、上天入地的神仙啊!
***
鄙人之所以给项羽同学套上如此高级的一顶帽子,主要立论有以下三点,于此求证与方家。
第一是相貌与神力,尤其是“重瞳”!
我华夏民族向有以貌取人之癖,连圣人都感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一个英雄如果不是相貌堂堂,那是在称不上完美!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其英伟的相貌应是重要原因之一!再譬如岳飞,明明是个身高不过1米60的矮壮汉子,但在为其建庙塑像时,却非要弄个高大威猛型出来!还有民族英雄袁崇焕,在大家心中应是个什么形象?要是鄙人告诉你,这袁大帅“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明史.袁崇焕列传》),您老心中有没有一点遗憾?
所幸的是,我的项羽同学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据研究楚汉史“最权威”的经典《史记》介绍,项羽同学身高八尺有余,相貌堂堂;力能举鼎,彪悍异常。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将门虎子”竟然是还“重瞳”——一个瞳孔中间有两个瞳仁!在中华历史上,重瞳向为超级大贵之相,后来甚至成为皇帝的代称,历史上有些名人诸如舜、晋文公、仓颉、朱棣等也都是重瞳。所以后人们在谈论项羽的时候总爱把他的传奇人生与重瞳联系起来。
——而据说有现代专家考证,所谓的重瞳其实就是白内障!如果此言确实,倒也解了鄙人一个疑问:项羽与刘邦曾并肩西进,两军共同作战长达几个月,亲如兄弟,有着血染的战斗友情,但鸿门宴时项羽竟然不认识刘邦的连襟樊哙!同时项羽最后的乌江自刎又可有新的说辞了:项羽眼疾越来越厉害了,怕动摇军心有不能告诉别人!后来提出与刘邦决斗,急着在鸿沟划界撤军,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至于说最后不肯过江东,其主因也在于此!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要是眼睛瞎了,纵使江东百姓怜而王之,项羽还能卷土重来吗?
除了相貌出众,项羽还天生神力,力能扛鼎!鼎有大有小,为了显示力量,项羽固然不可能举起九万人才拉得动的“九鼎”,但也绝不可能去举个“星宿派”的“神木王鼎”。身高185公分以上的他,就算举个半人高的青铜鼎,其重量至少也在千斤以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此言既是项羽自夸,应也是时人共识!
***
其二为豪气!
相貌堂堂却娘娘腔的人不少,譬如大家都熟知的那位唱歌的蔡同学!但我们的项羽同学显然也不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游会稽,与叔父项梁避仇于吴中的项羽在江边看秦始皇渡江,观其豪迈,心生感慨,脱口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冲天豪言——“彼可取而代也”!身边的项梁吓得赶紧捂住了项羽的嘴,说:“毋妄言,族矣!”
历史有时非常奇妙。据史籍记载,在项羽遇见秦始皇之前,另外一位秦末风云人物——丰沛集团的**头子刘邦也同样有幸见过始皇,他流着哈喇子羡慕地说:“嗟乎,大丈夫应当如此也!”
——说实话,刘邦此言表达的意思其实与项羽差不多,而且由于刘邦要比项羽整整大出十五岁(一说二十四岁),自然不可能像毛头小伙子那样说得直接,但两相比较,应该还是有高下之分的!项羽之言豪气干云霄,其嚣张豪迈气焰高出刘邦甚多!当可与西汉陈汤同学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胜同学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同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