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华夏三千年真正的天纵奇才 (2 / 2)
***
其三是惊人的天赋!
男人,关键是要有才啊!没才的豪杰最多是个莽汉,那我们的项羽同学又如何呢?
汉太史公《项羽本纪》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后世诸多研究者据太史公此段论述,认为项羽从小不爱学习,不肯深入钻研,做事有始无终,学习不求甚解,甚至认为这直接导致了项羽其后的失败!
——世人皆曰太史公“秉笔直书”,其实不然,细读《史记》,皮里阳秋之处甚多。尤其是对项羽的这段论述,鄙人观点很明确:如果不是太史公有意为之,那就是非常不负责任的道听途说!
一、先说读书。项羽不喜读书,这也许是事实,但项家世为贵族,即使其不好好读书,家中长辈之言传身教,对项羽之影响自不会小。“汉初三杰”之一的陈平曾说过,“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要是项羽真是个不读书的莽汉,士人怎么可能争相归附他?说句不好听的,项羽再怎么不好学,其学问总在所谓的“流氓无赖”刘季之上吧?放远些说,即使项羽真没读过什么书,对其今后的军事生涯影响也不会很大。现在的中学生都读过《崤之战》,当知道当时秦国有两个老家伙非常厉害,一个叫百里奚,从小是个长工,没读过书,入仕后做了很长时间“弼马瘟”;还有一个叫謇叔,是百里老爷爷的好朋友,虽然史籍没说其读过多少书,但作为一个长工的好朋友,帮两个儿子取名字竟是“白乙丙”和“西乞术”,估计文化水平也甚有限。但丝毫不妨碍他们成为秦穆公称霸的良助。
二、再说学剑。
“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
这样的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超级猛将怎么可能“学剑,又不成”?翻遍史籍,谁是项羽之敌?如果这样的人都是学剑不成,那学成的该是什么样?关于着,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项羽天赋禀异,天生神力,学了没多久已然“独步天下”,成了当之无愧的寂寞高手,这才导致学剑兴趣缺失。
或许有人会说,武技也是来自生活实践,项羽的高超武技或许是在起兵后的实战中锤炼而成。这样的分析貌似有理,其实也经不起推敲,项羽随项梁在会稽起兵时,就曾独力斩杀郡守府精卒士兵百余人!
三、至于说项羽不通兵法,则更是大谬!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这样的一位几乎靠一己之力百战百胜的统帅,能说他没学好兵法?如果说没学好兵法也能百战百胜的话,这样的兵法有什么学习的必要呢?
***
写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你把这项羽同学说得像朵花一样,有什么用,最后不还是输给了刘邦?我的回答是:失败的英雄照样是英雄!更何况是输在一位同样非常出色的枭雄手中!而项羽之所以会失败,前人的一切叙述都是偏颇的。不是鄙人自夸,随便你翻出那个陈词滥调来,我都可以根据现有史实驳得你哑口无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