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节外生枝(五) (1 / 2)
众举子低着头站在院内,久久不见动静,又不敢探头探脑交头接耳,只可偷眼向前看。
皇上此时竟自沉吟,忘了这大殿内还有几百人在等着结果。听到太后轻咳一声,才醒悟是太后提醒自己已然失态。皇上手里拿着柳三变的试卷,脑子里还在思索试卷的内容,又想到这个名次怎样定才更合理。
听到太后的这声轻咳,猛然警醒到太后已有些厌烦,刹那间他想到前些时与太后发生的冲突,又想到自己定下的任何情况下不与太后发生正面冲突的既定方针,赶忙吩咐人将试卷卷宗一摞摞的抱到太后几案上。
刘太后随手翻阅了几下试卷,便唤廊下站立的大臣王沔上来读卷。皇上侧目一看,太后手中拿着的正是刚才自己看过的王拱寿的赋题,他顿时有些后悔。
原来这临轩唱胪时读卷是大有学问的,外人并不清楚内中奥妙,但是皇上心中明白,这是太后心中已内定王拱寿为状元了。
因为自古以来便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说明读也就是朗诵对一篇文章的重要作用。如果朗读人读起文章吞吞吐吐、结结巴巴,中间再有几个不认识的字,或读错句逗,文章写的再好,也让文章大打折扣。反之,朗读者嗓音浑厚,朗读文章如行云流水,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略无凝滞,则会使文章生色不少。
今日皇上一听太后传王沔上殿宣读试卷,就知太后心有所属。
此公姓王名沔字楚望,现为知翰林院,才学甚高,在朝中很有人望。王沔平素擅长朗读,既使一篇文章写的较差,经他读时,能够抑扬顿挫,避文章之短,使听者专注于音韵的和谐而忘了文章的不足。这些年来,每届唱胪,都要让他读一、二篇文章,经他读过文章的举子,几乎都高中榜首。
故此,一旦贡举考试结束,举子在交卷时往往祝祷:“但愿得王楚望读之,幸甚!”能得他来读自己的文章,平日里都感到荣幸,更何况在唱胪时读一个藉藉无名的举子的文章,更提升了被读文章的举子的声望。
及至王楚望读罢王拱寿的赋卷,满院大臣、举子一听果然有状元之气魄,许多举子心下服气自己文章确实不如。传胪官喊:“王拱寿上殿!”
王拱寿内心更是非常紧张,原来还想着能参加殿试已是喜出望外,今日站在这里更是欣喜若狂。可是人的心理就是怪,越有好事越不满足,既得陇复望蜀,潜意识里总希望再有奇迹发生,王拱寿暗暗祝祷,企盼能进前十名。
他正在胡思乱想,竟然听不见叫自己名字,也莫名其妙的跟着众人东张西望。直到有人推了一把才意识到传胪官叫的是自己名字,慌忙挤至前面,来到丹墀下跪倒。
太后一见高大英俊年轻的王拱寿,便打心里喜欢,皇上却冷冷道:“太年轻了,不足服众。再传。”
俗话说状元独占鳌头,这是为什么呢?虽然各种史料、传说不多且互有出入,但也并非无稽之谈。
殿陛下有巨石雕刻,上面刻有腾龙和巨鳌,龙在上鳌在下,鳌头所对的方向又称为南斗。传胪官唱名后,赞礼官引着初定的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行到丹陛下,状元在前,在正对着鳌头的地方跪倒,榜眼则随其后在状元西侧跪拜,因此称状元为“独占鳌头”。
听到皇上所说,赞礼官便引着王拱寿退到一旁,刹时,王拱寿的两条腿哆嗦起来。
传胪官又喊:“刘,刘项”,连喊三声无人应答,晏殊听得明白,赶紧走到传胪官面前说道:“你是否念错了?是不是刘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