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锦绣文章(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锦绣文章(六)
        梅圣俞又一次折戟沉沙,失望的对老朋友欧阳修言道:“唉,看来我今生要老死场屋了。”

        对于又一次参加贡举的梅圣俞来说打击实在太大,又一次的榜上无名,再次的折在礼部试上,看来礼部考试这一关对梅圣俞来说就像是鬼门关,这次试后,梅圣俞赌咒发誓的说今生再也不参加贡举考试了。

        欧阳修劝慰道:“莫要轻易言败,我十七岁时,天圣元年1023参加随州乡试又称解试,稀里糊涂就落了榜。天圣四年初,倒是顺利通过乡试,取得第二年春天在汴京举行的礼部考试资格。然而天圣五年礼部试,又是榜上无名。这届也是我第三次参加贡举了,你千万不要气馁。”

        欧阳修又叫上几个人,为一天也不愿在汴京停留的方希则饯行,他在觞行酒半之时,作《送方希则序》,文中写道:“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他真心的祝愿这位老朋友总有一天会“垂光虹蜺,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

        欧阳修极力地开导各位新老朋友,他认为对于举子来说,考的好自然高兴,考的不好也是正常的。他非但不刻意的隐瞒自己的失败,反而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他自己的经历来开导众人,显示了一个能成大事的人的胸襟抱负和信心。

        天圣五年礼部试的失利,丝毫没有挫折欧阳修的锐气。在家中休整一段时间后,天圣六年1028春末,欧阳修走出家门外出游学,他要开拓眼界充实知识。他先到汉阳,见到汉阳知军胥偃,胥偃很看重他,极力延誉和引荐他,由此欧阳修结识了许多名公巨卿。

        到东京不久,他考入国子学的广文馆。国子学是自宋朝开国七十年来独一无二的中央官办学校,下设广文馆、太学馆、律学馆,三馆分别是“广文教进士,太学教九经,律学教明律。”然而为朝廷与世人最重视的莫过于进士这一科,也就是说进了广文馆如同后世的学生考进重点名校。

        宋朝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是科举考试,分解试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设有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等科。科目虽多,但朝廷最重视的是进士科,士子对于考取进士趋之若鹜。人才亦多出于此科。前已讲过,在庆历新政之前,进士省试共分四场:第一场试诗赋,二场试论,三场试策,四场试贴经。

        解试一般在秋季,由各州府或国子监举行,解试通过的考生称“贡生”或“举子”,于次年初春集中到京师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贡生”到京后,要向礼部报到,写明家状、年龄、籍贯及参加科举的次数,审查合格后取得考试资格。

        欧阳修先经过国子监试取得入学资格,又在解试中取得第一。解试第一名称为“解元”,“解”的发音为“介”,意思中含有不太好的“押解、解送”的含意,这是因为唐宋两代的初期实行过“举进士”制度,由地方政府推荐士人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但是由于有些士人隐居不愿为仕,朝廷便下令监司派人“解送”到京,这便是解试制度的由来。

        当欧阳修参加礼部贡举考试时,他拿到题目一看,赋题是“司空掌舆地图赋”。他发现这一题目暗含深意,试题的内容涉及《礼记》关于职官的设置及其职能,汉代的司空其权限仅仅在于掌管地图,而周代的司空只存在很短时间,其掌管地图的职能是属于司徒职能的一部分。

        欧阳修便去请示考官,本届主考官是晏殊。按照考场规定,考生与主考官不能见面,需隔帘答话,二人隔帘有了一段简短有趣的对话。晏殊对于前面考生上请的问题都不满意,认为他们都没问到点子上。最后上来的是一位眼神迷糊、瘦弱的少年举子,晏殊透过幕帘见到这个举子的身影,心中一动似曾相识。

        举子来到帘前请示道:“据此赋题出自周礼司空,汉代郑康成注云:‘如今之司空掌舆地图也,但周司空不止掌舆地之图而已。’如果按照郑康成之说,司空掌舆地之图应是指汉司空。不知今日之题是做周司空或是汉司空啊?”欧阳修问的是,赋题出自周礼一书,自然应该按照周朝的官制职能进行答题。但是西汉的郑玄是大学问家,他在注解周礼一书时在这条下有个注,他说:汉代有司空一职,专门执掌舆地之图,而西周的司空一职不仅掌舆地之图这一件事,它的职能范围要广得多。那么我们是按周司空还是汉司空来答题呢?

        主考官晏殊听了极为惊喜,因为晏殊也是头天晚上才拿到这个题目,他思索一晚才觉得这个题目不是那么简单,要想作好这篇赋,首先要立意阐明赋题,之后再展开。这篇赋题正可以考查士子学识积累是否深厚,审题是否精细,因此他小声的对帘外的举子道:“今日考场之上只有贤俊你一个人看懂题目,正所谓是汉司空啊。”

        欧阳修省试夺魁后,以门生身份前往晏府答谢主考官,晏殊才知面前这个耳白过面,眼睛瞇缝,不起眼的青年人就是帘前提问者,也才想起原来在矾楼仓促见过一面。

        一年之间,欧阳修由监元、解元而至省元,三登榜首,对殿试状元也充满信心,志在必得。

        这一篇赋被他写得洋洋洒洒,纵横恣睢,四百余字,一蹴而就。有兴趣的且看他的这篇赋:

        省试司空掌舆地图赋平土之职,图掌舆地。

        率土虽广,披图可明,命乃司空之职,掌夫舆地之名。奉水土以勤修,慎司无旷;览山川而尽载,按牒惟精。所以专一官而克谨,辨九区而底平者也。伊昔令王,尊临下土。以谓绵宇非一,不可以周览;众职异守,俾从于各主。故我因地理之察,宜建冬官而法古。将使如指诸掌,括乎地以无遗;皆聚此书,著之图而可睹。险固咸在,方隅异宜,分形胜以昭若,庶指陈而辨之。度地居民,既修官而有旧;辨方正位,俾披文而可知。其或作屏建亲,命侯封国,小大有民社之制,远迩异封圻之式。非图无以辨乎数,非官无以奉其职。主于空土,既险阻之尽明;别尔分疆,志广轮而可识。诚由据函夏之至要,赞大君之永图。上以体国而经野,下以建邦而设都。参古号于周官,各司其局;辨群方于禹迹,无得而逾。是何标区域以并分,限华夷而靡爽。域中所以张乎大,天下无以逾其广。亦犹五土异物,必辨于司徒之官;九州有宜,乃命乎职方之掌。用能三壤咸则,四民奠居,穷人迹于遐域,包坤载于方舆。具异夫充国论兵,但模方略之状;力侯创业,惟收图籍之余。彼《夏贡》纪乎州名,《汉史》标乎地志。虽前策之并载,在设官而未备,曷若我谨三公于汉仪,专掌图于舆地。

        欧阳修的这篇赋立意准确、论述周详、文采斐然,如果不是对浩繁的史料驾轻就熟,四书五经须得烂熟于胸,便无从下笔。仅从这一篇赋便可看出他日后成为一代文坛领袖、文坛霸主绝非偶然。

        这对于千年以后的考生也有启发,想一想欧阳修所处的环境、时代,那才是万里拔一,成功者真如凤毛麟角。

        后世考生面对的平白浅易的作文题目,从多个角度阐述都不会跑题,加之数不清的院校和专业在等待,除了自身稍加努力,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