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锦绣文章(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锦绣文章(五)
  五

  几场下来,考生累得精疲力尽。更难的是等待。等待期间,礼部门前总是围满了举子,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有自吹的、有自嘲的、有垂头丧气的、有骂骂咧咧的,还有一言不发阴沉着脸的,这个不用问,肯定是考坏了的。众考生聚在一起,为的是要发泄出数年寒窗之苦、赶考的磨难和心中的煎熬。

  有个书生在家乡时就被人呼为狂生,对着他的两个朋友大吹大擂,说省试完了以后就给家里写了信,你们听听我在信中是怎么写的:“一到京中,饭量大长,早晨三碗,日中三碗,晚间三碗。如此吃饭,精神安得不足?如此精神,文章安得不佳?如此文章,今科安得不中?篱笆为我拔去,墙门为我刷黑,两个儿子打点作公子可也。”说完指着朋友问道:怎么样?怎么样?引得周围一片笑声。

  另一圈人堆里,一个人抬起一只脚来,道:“你们看看我的鞋子,这已是我离家后第四双了,又坏成这样子了。我若不中都对不起这双脚,一旦金榜题名,我要先慰劳慰劳这双脚。”有人问怎么慰问?那人道:“我这一路上基本都是步行,陆行良苦,离京城还有几百里地时,累的实在走不动了,又舍不得雇车,晚上我抚着脚底的泡作了一首词,以词安慰这两只脚:‘春闱期近也,望帝京迢迢,犹在天际。懊恨这一双足底,一日厮赶上五六十里。争气。扶持我去,博得官归,恁时赏你。穿对朝靴,安排你在轿儿里……”那个书生说到这里打住,旁人催促道:“你这词还没写完哪,赏的也太少了。”那人假意沉吟道:“也是,我若高中,肯定搂个美姬美美的睡上一觉。这鞋嘛,有了,不能亏待它:‘更选对弓样鞋儿,夜间伴你。’”周围笑声四起,齐赞这个赏赐很有新意。

  还有个山东人叫李可,跟着众人起哄道:“听我的,我也为你等献上一首:“我名李可,肚里文章可可。四场下来两双过,只有这番解火。恰如闭眼跳黄河,管他是福还是祸。试官道:王业艰难,好叫你知我。”围观之人拍手垛脚的喝好。

  又一举子道:“去年吾县里开乡试选取监生,报名的人太多,时间又短场地又小。县学想了个办法,抽取一半人考试,另外没抽到的免考通过。吾乡里有父子二人听说有这样好的机会,都要去考监生,父子二人报上名了,可又怕考试,百计难免。其子忽得一计,狂喜道:‘妙矣哉!妙矣哉!’父急忙问:‘计将安出?’子答:‘阿爷但假死数日。吾父子二人都可免考了!’父亲听了也是狂喜,遂诈作死状,牒报果免。为掩人耳目,又怕县学来人抽查,于是假戏真唱延请僧人超度。乡人纷纷前来吊唁,待到人来的差不多了,一僧高声朗赞:“先考某府君……”,就这一句惊得这位父亲腾的从灵床上坐了起来,伸手将蒙在身上的白布扯下,自灵床上跳下来大叫:“我是为了免考才装死,为什么反倒要先考我呀,这真是往死里逼我啊!”这个举子讲的活灵活现,引得周围又是一阵狂笑。

  有一人接着说道:“我是吴县来的举子,与现今朝廷上的秘阁校理范仲淹是同乡。他是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他那时名字叫朱说,他在前一年解试时,与同乡孙山等一同前往苏州应试,有一个老者因其儿子从未远行过,就托他们带着一起去苏州府。结果孙山解试通过,高兴的他赶紧跑回吴县家中报喜,同乡老者到他家问他自己的儿子考过没有,这一问让他犯难了,早想到这一点,应该一起回来,怎好由自己告诉人家这一倒霉消息。孙山镇静一下委婉的道:‘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见老者还不明白,只得明说了,“您还不明白吗?解试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您儿子的名字还排在我后面呢。”

  别怪这些考生说话尖酸刻薄、胡言乱语,他们不管是寻别人开心,或是拿自己开涮,无非都是为缓解内心压力和焦虑不安的心情,历朝历代各类考生皆是如此。

  待到省试发榜,有人高兴有人愁。已经考过几次、信心满满的梅圣俞和始终垂头丧气的方希则双双榜上无名,而本在第一场试后就打算放弃的王拱寿,可能没了负担,反倒越考越好,榜上有名。

  王拱寿莫名其妙,去看了三次榜文,仍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又拉上欧阳修一起来核实,这才半信半疑的认定榜上的“王拱寿”就是自己,不是重名。

  欧阳修果真非同凡响,在这礼部试夺得头名。

  柳三变在等待发榜期间,照常与虫虫、瑶卿、酥娘等歌妓打得火热,众妓又为他因考试而耽误的过节补过新年。众妓说怎么一点儿也看不出你紧张?柳三变轻松的道:“省试若都考不过,那还去现什么眼。”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