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千古际遇(三) (1 / 2)
人生机遇就那么几步,遇到了把握住了,跨过去了,前面就是一马平川、直上青云。柳三变此时就正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前。
可是柳三变偏偏就不是那样的人,别看他情场得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那都不是他刻意追求得到的,或者说是天赐之缘,或者说是水到渠成。
但在其他方面就没有这样的一帆风顺了,这就是他的短项,不善把握时机,不能顺时而动。
固执、清高、不屑、同情弱者、仗义执言,等等,都注定了他不会把握机会,更不能创造机会。
而又不具备钻营、谄媚、不择手段等本领,更注定了他这一生只能苦苦的拼搏和奋斗,而得到的回报与付出则是不成正比。
柳三变错过一个大好机会,竟是不知这位自称刘公子的为何许人,他也不屑于去深究和查探。人家都把你摸了个底儿掉,你连对方是什么人都不知道,可见柳三变缺少应变的基本常识。
你道这位几次三番与柳三变谈词论道的刘公子是哪位?
刘公子非是凡夫俗子,他乃是真正的龙子龙孙,那就是天之骄子的当今天子——大宋国朝第四位皇帝赵祯。
人们对赵祯这个名字很陌生,不管是当时人还是后世之人,无法和赵匡胤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相提并论。但若说到大宋仁宗皇帝,恐怕就极少有不知道的了。四帝赵祯就是这位仁宗皇帝,他在位四十二年,死后被谥为“仁”。
这大宋国朝自祖龙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政权后,定都汴梁,国号大宋,年号为建隆初元960年。此后,太祖灭南唐,平西蜀,奠定了大宋的基业,并定下“强干弱枝”国策。到了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晚,本来天空睛朗,晚间忽然变天,太祖强拉着弟弟赵光义饮酒。意外的是,雪夜饮酒,烛影斧声,太祖暴崩。
在这一片历史疑云中,太宗皇帝赵光义按照宋室的金匮藏书,兄终弟及,登基做了大宋第二位皇帝。
咸平元年998年太宗崩,传位给第三子真宗。真宗御驾亲征,在寇准、王钦若等大臣的辅佐下,北平辽邦,与契丹订立“澶渊之盟”,应该说,对宋朝来说这是一份不平等条约,但是换来大宋此后几十年的和平,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可是真宗皇帝崇尚道教,大兴宫观,东封西祀,迎天书,致使国库空虚,自己也落下一身病。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十九日,真宗在久病之后,在自己的寝宫延庆宫殡天,传位给在世的唯一儿子,就是这位赵祯皇帝。因赵祯年方十三岁,故遗命刘太后同知国事。
大宋的第四位皇帝,原名赵受益,立为太子后改名赵祯,他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九岁立为太子。十一岁伴朝,手执笏板登上资善堂,面南而立,听辅臣参决国事。
你可能会有疑问,一个将会成为东宫太子的人名字叫“受益”,怎么这么俗?这个并不奇怪,其实宋时流行起名很俗,很一般,皇上也不例外。
宋代皇帝即位前的名字大多很寻常,即位后为避免因名字中的常用字对社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登基后就要改名,如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改名赵炅。从中也可看到皇家的良苦用心,因为当了皇上,许多情况下必须避圣上讳,选用较偏僻的字,可以减少对世间的影响,可说是一种防止扰民的措施。
赵祯幼学,聘请大儒讲学,完全按照皇家要求进行培养教育,系统的教育超过历朝历代皇帝,故此赵祯皇帝与以往的皇帝不同,仁、徳、礼、艺皆佳,除身体偶有小恙外,性情上也无偏激之处。十三岁初登大宝后,谨言慎行,言语中处处流露出慈悲之心,史籍仅载的他对几件事的处理上,就显示出这位皇帝必能开创有宋王朝的盛世。这些事容待以后慢慢再表。
赵祯自幼受到严格正规教育,更有雄心壮志要成为一位有道明君,超越先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