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出口成章(一)
第十三章出口成章
几天后,柳三变又应邀来到南仁和酒楼。
南仁和酒楼位于内城东边的旧宋门外,以酒好闻名于京师,美名直达大内。有一次,真宗皇帝在宫内太清楼大宴群臣的时候,随口问道:“京师最好的酒在哪里?”有个太监答道:“南仁和酒最佳”。真宗马上命太监去那里买酒,宴请群臣。
公子见柳三变欣赏壁上的名人字画,便问道:“你看这里环境可好?”
柳三变没有直接回答,却笑着道:“这里酒更好。你没听说先帝真宗时与臣下论酒事吗?圣驾肯定了这里的酒是京城第一份。我对酒和酒与文化的关系有过一定研究,你若有兴趣,以后有机会我们还可以研讨这方面的知识,其趣味不会亚于论词。”
公子笑道:“环境好、酒好,再有岂不更好?”,
柳三变诧异的问:“那么公子之意下,叫上两个歌妓来佐酒?”
公子道:“非也,你误会我之意了。我刚才忽然想到一个自杭州来的歌妓酥娘,她唱过一首望海潮,那词是歌咏杭州的,说是你所作,果真?”
柳三变略一沉吟道:“正是在下所作,这次自家乡回京师路过杭州,时间比较充裕,真正领略了杭州美景,故有感而发。”
公子叹道:“词写得真美,赞美了杭州城的山川美景和盛世繁华,姑且不论世人如何评价你,单就这一首词,你的大名就会不朽了。”
柳三变道声少陪,起身来到楼梯口,向一个倚靠在扶梯的闲汉吩咐几句,转身回到座位。
公子切入正题道:“上次你曾谈到宫廷之乐曲高和寡,那你如何看待你所作之词与宫廷之乐的区别?”
“这样比方,你可曾听到哪一首宫词甚或其中哪一句见诸民间?这酒楼内人才济济,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人流不断,试问谁能背上一首宫廷之词。而我填的词无脚,且宫禁深深,为何却能流入宫中?宫内皆是高雅庄重之人,为何又喜我词?国朝之乐皆是历朝历代精通乐律之官主修,奈何除祭祀等大典偶一用之,再无用于他处,正因其非为大众矣。再如对教化天下之功用而言,宫廷乐只教化官吏,让他们战战兢兢谨守臣道,对皇家礼仪顶礼膜拜,而对民间并无教化之功。而民间流传之词只要不是太过庸俗,则对百姓自有潜移默化之功用,可使百姓感到生活的安逸满足,进而促使社会平安和谐,照我看来,这个作用不容小视。”
刘公子道:“你所言有一定道理,这个问题姑且放到一边。那么咱们再谈谈填词技巧上的一些问题。我见你词中常用一些虚字,这些字有些什么实际意义吗?或仅仅是为了照顾词牌中的格式平仄?还有,为何不少人指责你的词俗,究竟俗在哪里,你有没有想过?”
柳三变心想这个人好像对我了解的还真不少,看来没少下功夫啊,那么是何用意呢?难道想请我去讲书?我可没那功夫。“莫要小看这词中虚字用法,却是极难用。我词中常用渐、慢等字,与词之意思关乎不大,但在唱时则非常重要,诗在吟诵,词在浅吟低唱,词主要是通过唱来表现,起调一般用入、去声,以带起全词,而不似诗,多以平声入韵。”
“再说这俗,如今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寻常百姓都可到酒楼歌肆消遣,这些人是消费的主力军,歌妓们特别是中等以下的歌妓,她们的表演对象主要是这些人,因此要满足他们的欣赏水平,一是必须好听易唱,二是词语要通俗易懂,这样才能流传开来,一味追求高雅并不适于当今的社会需求。词只有众口传唱,才能产生大的影响,不知我说的对与不对?人说我词俗,也不尽然,我词中多用俗语、坊间词汇是为了通俗易懂、易唱,如果满首词皆是俗语,那确实是俗,也就不成其为词了。那只能是顺口溜、打油诗。反之一味追求雅,只是词藻的堆砌,无非是将什么金碧辉煌、朱轮画毂等词的反复使用,看似华丽高深实则毫无深意、空虚乏味,又不容易记忆,有些像是故弄玄虚。当然也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客观点儿说,二者实不可偏一而废。”
柳三变沉吟一下,脸上带有不睦之色,又道:“附带说一句,还有说我写的词淫的,这确实非常让我生气。非是我要辩解,至于说我词淫,那就是有意攻讦了,似这类词有许多是假我名而作,因我薄有虚名,又被人目为,仿我者多,无可奈何。我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恪守孔孟之道。孔门重视礼乐之教,认为礼乐制度的确立始自删削诗经,儒家弟子一生中要拿出很大功夫去学习礼乐,‘十有三年学乐、诵诗’。咏歌以养其性情,舞蹈以养其血脉,此古之成材所以为易也。所以我在学习乐律的同时更注重自身的修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