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谈词论道(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谈词论道(四)
        二人正自谈的热闹,一老一少登梯上来,二人衣衫褴褛,女子尚未及笄。径直到了角落,老者找个杌子坐下,从肩上取下一张琴,轻拨琴弦,女子用她稚嫩的嗓音唱道: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

        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站立的阎总管刚要去制止,公子与柳三变几乎同时伸手阻拦,听她唱了下去,唱罢,女子低眉垂首。柳三变刚要说话,刘公子一摆手道:“我若说的不错,唱的这首词牌应该是《摊破浣溪沙》,不知对也不对?只是不知何人所作。”

        柳三变听了暗暗吃惊,想不到这位刘公子真是博学多才,自己在他这个年龄时还是腹内空空呢,赶忙道:“你说的不错,确实是《摊破浣溪沙》,此词乃南唐中主李璟所作。”

        说罢自身边掏出一些散碎银子,起身交到女孩手里。刘公子一个眼色,阎总管也赶忙掏出银子,老人千恩万谢领着女孩下楼。

        柳三变回到座位,道:“汴京城里这些卖唱的比比皆是,女孩声音稚嫩,咬字倒还清楚,字正腔圆,肯定是汴京本地人。多谢了公子出手赏赐大方。”

        公子道:“说到刚才这个词牌,应该是从浣溪沙词牌变化而来。听说你在词调上每有创新,你的新调是完全凭自己想像,还是有所传承?”

        柳三变越来越惊讶刘公子的学识和见解,也激起了他的狂傲之心,既然提到了词牌,对他来说那是如数家珍。

        他滔滔不绝的说道:“公子说的是,摊破、犯调、偷声、减字都是对词牌的变化,它们属于本调的异体变格,是在令、引、近、慢等本调基础上采用变调变奏的方法而成的。不少本调可以有多种的变格,比如《木兰花令》词牌只是一个小令,但为了表现形式的需要,就有了《转调木兰花》、《偷声木兰花》、《减字木兰花》和《摊破木兰花》等四种变调。至于我呢,主要还是继承传统,我这是‘变旧声作新声’。既吸收教坊新腔和都邑新声,又变旧声作新声,兼有自己偶感而发或逢场作戏。当然我也听到不少议论我的言语,无非是“词语尘下”、“冶荡之音”、“薄于操行”,当然不可否认我也有不可推卸之责,确有些是应景之作,应妓强索,无奈为之,如《殢人娇》、《合欢带》等一些词颇受上层人士诟病。当然更有不少假我之作,对此我更无可奈何。”

        柳三变说到这儿,不由得苦笑一下道:“哪日我来回请你,正经看一场由我填词的歌舞,请几位汴京名妓来表演,由你来评判是否低俗无良,是否全无可取处。今日一番谈话,我已完全相信你的见解和眼光,到时就你一人作裁判,若你不满意,我便就此绝迹词坛。”

        刘公子欣喜道:“那我就翘首以待了。”此是后话,柳三变后来确实在酒楼安排了这样一场歌舞,选了几首自己得意的词,找到瑶卿、佳娘、虫娘、酥娘等几个知名歌妓演唱,一首比一首精彩,一个比一个唱的好。刘公子听得心醉,道:“今天无意中欣赏了一场宋词版的旗亭赌胜,这与唐诗的旗亭赌胜也不遑多让。”柳三变却被公子说出的“宋词“二字吸引住了,道:“你刚才随口而出的宋词二字太恰当了,以往还没听人这样说过,只说填词度曲或长短句,这宋词提法正与唐诗相并列,又文雅又有时代特征,真是太妙了!只是我今天这场还比不了唐人的旗亭赌胜,人家那是事先没有刻意安排的。”

        柳三变随口说出要请刘公子观赏歌舞的想法,脑子里却不由自主的想到那几位红颜知己,有的相识早了些,有的才刚认识没几天。为了备考不得不断断续续的来往,一点儿也不尽兴,顿感茫然若失,下意识的环顾一下四周,仿佛感觉瑶卿、酥娘等美女就如寻常之时经常环绕在身边一样。

        柳三变的异常举动也引得刘公子不由自主的东张西望,柳三变见状失态的一笑,接着道:“咱们接着说词牌,填词首先要择调,选择那些适合抒发自己情怀的词牌。一些词调只适合填花前月下,例如《凤棲梧》、《蝶恋花》等;另一些词调则适合喜爱豪放之声的人所为之,如《满江红》等词调。而宫中雅乐则喜用《六洲歌头》,气魄宏大。总之强调选调有两层含义:一是调名要与词题暗合,也就是你要作的词的主题是什么,二是声调要适于抒发你所要表达的心情。”

        柳三变起身为刘公子添茶,自己也端起茶杯润润嗓子,这才接着说道:“此外,有些词调,则必须只能就调咏调,即创作此词调时只专为咏某事而作,严格说来,用这类词牌来表现其他内容,就有些不伦不类。如《酒泉子》这个词牌,听名字就让人联想到西北边陲,如果用来歌咏舞马宝剑与边关将士,都合本调命意。但是有一本词集《花间集》,其中有用这个词调改为咏艳情的,离调之本意已远,读起来感觉怪怪的。”

        “故此,择调另一要务在于:不同场合需选不同词调。祠神则常用《苏合香》、《满江红》、《应天长》等。如对圣案,用于应制之调,一般比较庄重,要与宫廷气氛相一致。我虽不能入皇宫内苑亲睹盛况,得见天颜,却也作过一些此类颂词,有些是自己凭想像,只为好玩,试探如何能将此种词作也能在市井唱响。还有是受某些官员所请而作,带入宫中,其效果、结果如何我也不知。今日谈的太久了,先说说填词,待以后有机会再深谈曲调,如何使声调更协美。有些词家虽然词填的不错,但不谙音律,终为不美,长此下去影响到词的演唱效果。”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