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诗酒歌怀(三)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诗酒歌怀(三) (1 / 6)
        还清清楚楚记得那一天发生的事。

        傍晚时分,柳三变放下书本到外面吃饭,周边的小饭店已经吃厌,便顺着马行街信步向北走去,马行街是大内东华门外一条南北向的大街,向北直通里城的旧封丘门。

        这条街道最是繁华,经常是车马拥挤不能驻足,程度远超过商业极盛的大相国寺和州桥一带。特别是这里的夜市,更强似以夜市闻名的大相国寺百倍。每每人们到了这里便放缓了脚步,口里含着香糖,打着口哨,三人一群俩人一伙的边看边逛,指摘着商品,品评着游人,悠闲的打发时光。

        东京人讲究享乐,崇尚奢靡,这种社会习俗源于大宋立国后太祖皇帝定下的国策,与统治者的提倡分不开。

        太祖在酒席宴上杯酒释兵权后,对刚被解除兵权的众位开国元勋说:“人生一世,犹如白驹过隙笔者注:语出《庄子·知北游》,言光阴易逝,一生很快就过去了,所以人们喜好富贵,不过是想多多地积攒金钱,自寻娱乐,使子孙后世不至于穷困短缺而已。众卿何不即今解脱兵权,到外地去出守边镇,选择良田美宅买下来,为子孙后代树立永久不可动摇的产业;再多养些歌舞美女,日夜饮酒欢乐,乐享晚年。朕还同众卿结为姻亲,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上下相安无事,不是很好吗?”

        皇帝提倡享乐的本意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从太祖、太宗、真宗到当今圣上,这四位皇帝自身都很节俭。

        可是朝廷上下的大臣和百姓倒是很乐意贯彻统治者的初衷,由此造就了有宋一代追求物质生活、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而这种风气反过来又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适经过矾楼前,听到里面飘出阵阵歌舞之声。已经很久没到这里了,回到京城后连散步都很少到这边来,如今两年多未见,这矾楼竟发展成如许规模。记得自己离京前见到矾楼只有一正一副两座楼,如今又在西南角多了一栋楼,三座楼成鼎足之势。

        柳三变信步走进这座酒楼,汴京城里商家大气,不会因你不来吃饭或穿着平常而拒之门外。柳三变虽没想饮酒,还是要看看这酒楼内部有多大变化。

        天刚刚擦黑,庭院右首东南角这栋楼已然灯火通明,里面传出阵阵歌声琴声笑语声,竟是在举办一场宴会,他便驻足廊下聆听。

        忽然有人自后拍了下自己肩头,扭头去看,一中年女子花枝招展、笑脸盈盈的望着自己,微启红唇道:“果真没有看错,这不正是柳七郎吗?哎哟,我的七哥呀,你可想死我了,这两年连一点儿消息都没有,真把人急死了。”

        柳三变细看之下认得是汴京城内有名的鸨娘李玉,两年多未见,人不见老,反倒更加水灵,只是又胖了许多。

        柳三变久在情场,汴京城里有名的鸨娘没有哪个不认识,每个鸨娘手下都有几十上百的歌妓,都是在官府挂籍的,称为官妓。皇宫和地方政府举行庆典等活动时,教坊随时通知鸨娘出人排练演出,故此鸨娘私官两面都熟。

        柳三变上上下下打量一番身后女子,故作惊讶的道:“嗯,你是李玉?这还是当年我那个杨柳玉婆娑吗,你那优美的曲线抛到哪里去了?”

        “还抛到哪儿,你抱我试试,能抱起来就不错了。七哥就惯会开玩笑,你就直说我现在上下一般粗得了呗,我也不会怪你,还提什么玉婆娑,那算是上辈子的事了。再别提那杨柳腰身了,我都成大树桩了,成了吧?反正现在我也习惯了,往开了想,我这身肉要放在大唐朝,我就成了杨贵妃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