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宫廷惊变(一) (2 / 2)
但是老百姓可就不是这么淡定了,京城里早就沸沸扬扬的传播着皇帝的病情,皇帝病了这么久,再怎么掩盖也掩盖不住,这早已不是个秘密。人们也早有思想准备,甚至有些人还盼着皇上早日归天,免得更多的侵吞国库去干那些荒唐事,坑害百姓。
对于正月十六晚间发生的事,第二天便传遍汴京城,居然多数市民对那个乱说话的汉子寄予同情。人们就这个话题窃窃私语,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
还有的煞有介事的说,新皇帝准备几天后就要登基了,那就是太祖皇帝的亲孙子,也有的说新皇帝是现任皇帝的亲弟弟,一时间谣言四起。无风不起浪,大宋朝早就有“兄终弟及”的传说嘛。只是太宗皇帝不仗义,他没有将皇位传给他的兄弟,而是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即当今皇帝赵恒。而这个赵恒皇帝要回到祖训,要替他的父亲太宗皇帝还全天下人一个公道。
那么当今皇帝的病体到底如何,百姓们的猜测有什么根据吗?登上东华门观灯的确实是皇帝本人,要说皇上死了,的确是大逆不道、罪不可恕。
可真实情况是,皇上确实离死也不远了,那么说这么冷的天,皇上还登上城楼观灯,那是为什么?那真是皇上本人吗?真的是当今圣上,大宋第三位皇帝赵恒,死后谥为“真宗”的那个皇帝。
他这是强撑病体来观灯,以示与民同乐,并希图借此冲走身上的病,就此康复。
可是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翰林侍讲学士孙奭听到社会上的这类流言一点儿也不吃惊,这样的流言早就传入他的耳中,他听到想到的远比这些多的多,谣言在他这里早已是不攻自破。
他听到的是,皇上已离驾崩不远,太子年幼而且懦弱,不堪承担大任。说太子年幼是事实,说懦弱是别有用心。而刘皇后出身低微,本来就不应该母仪天下,再要垂帘听政,国家岂不被搞得一塌糊涂。因此,为国家大计,为天下苍生,应该恢复“兄终弟及”制度。真宗的确有几个弟弟,其中呼声最高的是太宗皇帝的第八个儿子,也就是真宗皇帝的同父异母的亲弟弟赵元俨。
赵元俨此时是泾王,人长的帅气,品德又好,深得朝野好评,其威望、人品都是旁人莫及。只是这个赵元俨听到传言后,吓的躲在家中再不露面,关门闭户,拒不见客。传言不久就平淡了,看来明哲保身,谣言止于智者就是这么个道理。
至于说太子懦弱,做老师的孙奭并不以为然。他知道这位太子表面懦弱,内里却有一定之规,而且聪颖过人,行事一板一眼、可圈可点。不用太过担心,那是真正的龙子龙孙,谁想扳倒姓赵的大宋江山,恐怕是异想天开。
那么即便真的“兄终弟及”,天下仍然是赵家的天下,孙奭头脑里怎么会联想到“扳倒”一词?这就看出这位老臣深谋远虑、远见卓识的胆识了。
他担心的不是这个“兄终弟及”的传闻,在他看来非常可笑,兄终弟及本就是历史留下的悬案,是个极其忌讳的话题,市民中传言这个,无非是个别人危言耸听,博几声掌声而已。既然已经被太宗皇帝打破这个所谓的约定,就不会再回到老路上去,否则也就不会早早的就立了太子。
真正令他担忧的是刘皇后这个人,确如流言所传,这样一个低贱出身的女子掌了大权,她的眼界、胸怀、谋略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吗?拿那天那件事来说,她让太监传语几位重臣,说官家三、五日就好。那是皇上心里想的吗?是皇上真心要说的话吗?那还不是她一句话的事,是不是她编的呢?真要是这样,皇上到了那一天,遗诏真假谁能辨得清!
孙奭最忧心的是在宫廷之内,特别是在后宫,那里才孕育着极大的变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