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宫廷惊变(二) (1 / 3)
大宋皇城的东南角有一片独立的建筑群,规模虽然不大,但是结构紧凑,布局完整,树木花草精致多样,环境优雅,东宫太子赵祯就住在这里。其中有一座小殿名为资善堂,那是赵祯读书的地方。
太子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整日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除了两个陪他读书的皇室子弟,也没有人和他玩耍。比起皇城外面街巷里那些成群结队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唱歌跳舞的顽童,明显是天上地下两个世界,判若云泥。真不知道是你应该羡慕我,还是我羡慕你。外面的人无法理解他的苦闷孤寂和危机四伏。他也不能得知宫外市民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夜操劳的艰难和辛酸。
今日侍讲的两位讲师,一个叫孙奭奭:音士,盛大的样子,一个叫冯元,都是当世大儒,孙奭还是冯元的老师。孙奭,学问淹贯,博通书传。他为人持重敢言,不满皇帝赵恒搞“迎天书”、“东封泰山、西祀汾阴”的闹剧,竟敢当面讽谏皇上。后来,皇上不单没有怪罪于他,反而赞赏他的忠直,专门请他来给皇子赵祯授课;冯元,长于五经。
讲经间歇,太子起身到庭院闲步,两位老师在屋内闲谈。孙奭忽然冒出这么一句话,让本来低头品茶的冯元吃惊的抬起头来,孙奭像是对他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道:“看太子整日无忧无虑的样子,真让我有些担心呀。皇上身体欠安已经这么久了,不知太子有没有做些准备。”
冯元略一打楞,就明白了孙奭担忧的是什么事情,他们这些宦海中人,察言观色、观风使舵是他们的看家本领,没有必要一件事一件事的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消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语气,便能猜到对方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冯元将茶杯一放,又低下头去,眼光仍停留在茶杯上,轻声道:“一旦……”,他停顿了一下,“太子继承大统是顺理成章之事,皇上只有这一个儿子,而且又已立为太子几年了,没有迹象显示到关键时刻会节外生枝啊。”
“那就好,但愿如此,但愿如此。可是,可是……”,可是什么,孙奭却再没有讲下去,他把要说的话硬生生的咽到肚子里。
太子在园中散步,两个陪读的皇家少年子弟无聊的跟在后面。今天的太子兴致很高,左顾右盼,忽而驻足忽而沉思,连陪读少年都感觉到太子似乎在思考什么事情。
太子忽然得诗几句,一改往日的严肃面容兴冲冲的赶紧返回屋内,伏案写下名为《佛雅赞》的诗一首:
三皇掩质皆归土,五旁潜形已化尘。
夫子域中夸是圣,老君世上亦言真。
埋躯只见空遗冢,何处将身示后人。
唯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炼色长新。
写毕,他将诗篇递与一旁掩卷沉思的孙奭,笑着道:“请先生斧正。”
孙奭从桌案上摊开的书卷上抬起头来,对太子的举动似乎有些吃惊。在他的印象里,好像还没见过太子这么有兴致,这位太子虽然年仅十三岁,但却少年老成,从来不苟言笑,什么时候都是谨言慎行,甚至东宫宴会上优伶作戏,都不见太子看上一眼。有一天向皇上提到此事,皇上笑道:“太子就是那样性格,平日在大内时,他也从来不随便说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