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大圣何来》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节《大圣何来》 (2 / 2)
        人们一般认为“盘古开天辟地”是约一百三十亿年前的宇宙诞生或是约四十六亿年前的地球诞生的时候,而三皇五帝时期则是在几千年前。那包裹孙悟空的那块石头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在宇宙诞生或地球诞生的时候出现的?不是!是是在三皇五帝时期出现的!4200年前三皇五帝定天定地的时候,恰恰就是真正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时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中国直到宋代,才发明了逗号和句号。而现在我们用的标点符号是在民国时期参照现代西方标点符号而逐步成型的),所以人们在断句时都断错了。因为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是有了人类之后才有的神话,宇宙诞生和地球诞生的时候有人类吗?没有!(本书中的人类指的是生命的地球人类阶段(拥有地球人类躯壳的阶段),不是指生命的畜生阶段(只能匹配低级躯壳)或神佛阶段(可以以更多载体为躯壳或以万物为躯壳)。每一个生命的源头(本源),可以追溯到宇宙诞生,是宇宙意识的分身,当然要比地球诞生的早。生命在宇宙时空中不断轮回读档,在哪个时间节点开窍(开悟),就可不断累积功德直至通关成佛,也许在过去成佛(过去佛),也许在未来成佛(未来佛),也许现在或又轮回到现在成佛(现在佛)。)

        4200年前,地球上的大陆都是连在一起的,整片大陆就叫盘古大陆。当时三皇五帝统治着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是炎黄子孙(子民)。

        盘古大陆在尧帝时代分裂并剧烈地漂移。开始时,陆地漂移的速度很快,后来越来越慢,最后漂移的平均速度就约为一秒一毫米了。到了禹的时代,亚欧大陆就稳定下来了,洪水就渐渐地消退了。人类科学家利用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模拟地球的气候变化后发现,在大约4200年前,全球经历过一次剧烈的气候变化,这是月球远离、地轴倾斜、盘古大陆分裂、陆地剧烈漂移、洋流走向改变造成的,导致了全球新气象、新环境的出现。这就叫“盘古开、天辟地”!“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说的也是这件事。地轴倾斜,好像天斜了;东南方的大陆漂移走了,到了海平线以下,人们以为那些陆地沉海里了(当时的人不知道地球是个圆球)。前面提到的姆大陆好像沉没了,其实是分开的陆地上的人们相互间看到对方的陆地到了海平线以下。

        在盘古大陆分裂之前,盘古大陆分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包括北美洲全境和南美洲部分地区。马来群岛和中美洲(即北美洲最南部一带)本是连在一起的,“盘古开、天辟地”时,才漂移到现在的**一带。因此巴厘岛甚至整个马来群岛只是东胜神洲的一部分,水帘洞就是玛雅文明遗迹。吴承恩在《西游记》里也明确说了,水帘洞里的空间很大,就像一个大家族生活过的地方,洞中各种生活用具一应俱全。

        巴厘岛的孙悟空和傲来国的人类都自称为东胜神洲人,因为他们都出生于现在的马来群岛,马来群岛本来属于东胜神洲。打个比方说,中国的海南岛漂移到南极了,岛上出生的人也会自称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而不是南极人。

        西牛贺洲很大,包括南极洲、澳洲和印度地区。印度地区本来在盘古大陆西面的西牛贺洲,后来漂移到亚洲(南赡部洲范围),与亚洲合并,印度地区因此出现在了现在中国的西南面。印度地区虽然漂移到了南赡部洲,上面的人仍然自称是西牛贺洲人,导致人们认为西牛贺洲就是印度地区,其实西牛贺洲不止是印度地区。

        上古时,自南赡部洲的行政中心到西牛贺洲的行政中心,从陆地上走过去的话,要在盘古大陆上绕大半个圈,这曲折的路程就是十万八千里(注意,这里的十万八千里约为后来的五万四千里左右,也就是两万七千公里左右,因为当时的一里为三百步,差不多是现在的250米,当时的一里仅约为后世一公里的四分之一)。因为地球的表面是凸球面,遇到山和水等拦路还要绕行很多路程。吴承恩套用了上古资料的说法,而后世的“长安”和“西天(印度)”的路程并没有那么远。

        虽然吴承恩没见过飞机,但是他脑子里有飞行直达的概念,他说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飞过去,但他很明显没有说十万八千里是直线距离,因为他在《西游记》中明确说明,“十万八千里”是路程长度,是唐僧从陆地上走的距离,得有路才行!唐僧不会像守株待兔中的兔子一样,遇到树、房子、城、山、河、湖等障碍还要直线往前走、往上撞。“十万八千里”已经把绕行的路程也算进去了,唐僧有心理准备。人类看的上古资料,标注的是沿途的路线长度(即现代物理学的“路程”概念)。而神(神级外星人)看的资料才是两地间的直线航线距离(即现代物理学的“位移”概念)。

        关于唐僧一行人走的路程究竟是不是直线,这里有一个佐证资料:精绝古城遗址。其为国家文物保护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禁止游客入内,是古精绝国都城。精绝国最早出现在东汉史学家班固所写的《汉书?西域传》中。书中明确记载精绝国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也是按实际路程来计,而非直线距离),这还没出中国呢,都快一万里了。东汉后期,精绝国被鄯善国兼并;唐朝时,精绝城被称为尼壤城;清时称为尼雅城;1945年民国时为廉洁镇;1949年后叫尼雅,属新疆民丰县;1985年,改为尼雅镇。因此古人说的不是直线距离(即位移),哪怕是现代的打车软件和导航软件,里面显示的也不是直线距离。

        吴承恩通过考证,他也知道上古时的方向是相反的。由于地球曾经停转并反方向自转。所以史前文明资料中的方向与现在的方向相反。《山海经》记录的地域范围是史前文明时代全世界的范围!佛教源于史前文明!《山海经》中的方位和佛教四大部洲的方位可以一一对应,《东山经》对应佛教中的东胜神洲,《南山经》对应南赡部洲,《西山经》对应西牛贺洲,《北山经》对应北俱卢洲。

        周文王把《易经》用中原语言译制成了《周易》,他将“先天八卦算法”校正为“后天八卦算法”并扩展为“六十四卦算法”,流传于后世。他为什么要改八卦呢?因为他发现用当时的八卦算一些东西,怎么也算不对!他琢磨了几年以后明白了,是八卦对应的方位不对!因为很多古书中记录的方向,沿用的是以前地球反方向自转时的标注。地球在反方向自转以后,人们在用八卦算法时可以简单地把先天八卦的方位反过来用。但后来盘古大陆分裂导致地轴倾斜了,就不能简单地反过来用了。因此,周文王校正并重新定义了八卦的方位。(《易经》是算法,对准确度有相当严格的要求,而其他地方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大体上明白方向相反就行了)

        中国有一个牛郎与织女的民间传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天河就是银河,其东边住着织女,她是天帝的女儿。她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自己都没有空闲打扮容貌。天帝可怜她的孤独生活,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整天和牛郎卿卿我我,荒废了纺织工作。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夫妻一年相会一次。

        故事中,织女在天河之东,牛郎在天河之西。今天我们观测天文,却发现:织女星在银河的西北方向,牛郎星在银河的东南方向。这是为什么?因为牛郎与织女是古人依据上古资料改编的神话,上古资料记载,织女星在银河的东面,牛郎星在银河的西面。后来由于地球发生了反方向自转,所以人们在地球上用的方向就全反了,但是天上的银河和两星并没有动,所以就造成了织女星在银河之西、牛郎星在银河之东的情况。又由于月球远离、盘古大陆分裂,导致地轴比原来倾斜了一定角度,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织女星在银河的西北面,牛郎星在银河的东南面。

        《西游记》中的地理名称沿用的是上古时的名称,但方向用的是作者写书的当时的方向(和现代方向一致)。假如现在地球再一次反方向自转,三千年后,有个猴子坐船从北美洲到了南美洲。五千年后,人们会讲,那个猴子从北美洲坐船,向北走,到了南美洲。

        吴承恩给孙悟空设计了一个强大的法力,那就是“定”!“定”就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定天定地的那段历史,记住月球稳定远离,陆地不再剧烈地漂移。“定”就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从黄帝时开始建礼乐、稳定人心的故事。因为礼崩乐坏、人心倒了、心智变歪、是非不分,也是一种乾坤颠倒。

        历史上,孙悟空没存在过,但神猴和神猴的传说确实存在过!孙悟空的本质并不是猴子,而是“石头”——可编程金属。那块仙石,当初位于猴子多的地方,受了猴子的dna的影响,所以化现为猴子了。如果那块仙石位于兔子多的地方,则会化现为兔子;位于老鼠多的地方,则会化现为老鼠。如果化现为不同的物种,如何生存?在猫多的地方化现为老鼠,岂不是自寻死路?因为化现以后,仙石是没有任何本领的(就算有,也施展不出来),所有的能力都被封印了,需要有名师指导才能解开封印。我们人类的能力也被封印了,只有名师指路,才可以解开封印。这个名师就是本书以后章节里讲的的紫薇圣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