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节 庙堂江湖 (3 / 3)
李明这段时节根本不下山,不是在弄木头,便是玩竹子。不折腾不知道,一动手才发现,竹木的镜框也不大好制作。这日拿个炭条作笔,画了些图,总是觉得没怎么画到位,二萧则是在一边看稀奇。
没定诏之前,老二朱高煦就已经蠢蠢欲动了,这会得了这消息,更暴跳如雷,恨不得把这那些阁臣个个都咬上一遍。老三朱高燧本是根本与这立嫡之事没有半点关系的,可永乐帝那一犹豫,两位哥哥一离开北京城之后,他马上心思又大了。燕王就是在北京做大的,现在他这个小三子守着北京城。
朱家这两人这会想的都是,只要朱高炽没有真正坐上龙椅,那就不算是皇帝,他们还有机会。汉王忙着在京城里拉拢文臣武将的时候,赵王也不甘寂寞,他也需要眼线。赵王学的是他老爹朱棣在燕京玩的那一手,从内侍开始入手。中官、宦官离皇上最近,能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在必要的时候还能影响到皇上的决策。
阴历四月,已经是开春多时了,这时节是江南风景最好的季节。李明在忙他的镜框,在萧老英雄家里,他和二萧已经弄出不少镜框,或竹或木,细微之处都用砂石好好打磨过,蛮象回事。南京城里宋德福正耐心的等待消息散出去之后,会有什么样的人来买眼镜,这生意能做到多大。徐府里,小红还在骂着李虎,李虎是又气又恼。说句实在话,若不是李虎对着丫头有点意思,哪里会任由她口水的。还有一帮文臣,正领了皇上的任务,要去编很多书。又有一帮太监被委以重任,出使东洋的去东洋,去关东的去关东,更远的往西域而去,此去经年,不知有没有命回来。
老百姓们不会关心这些国家大事,比如刘老实,他就在家里想那麻将席是怎么回事。宋德福店里的王诚和阿三都在想那眼镜,按着份量来说,可算是贵过黄金了。丹徒县衙里的金班头正就着萧老英雄送的腊味喝酒,老爷可能会升,要抓紧,他这个典吏还要再使点力才能到手,近来县治境内倒是无事,需有些功劳才可。
永乐上位后,对江南,特别是苏淞一带的税赋要求的很高,老百姓在这春天都在忙田里的事。二萧每过些日子便会去打猎一下,平时都是跟着李明在家里治所谓的眼镜。
萧老英雄委托那些个媒婆把消息放下去之后,没事就到山脚下那茶博士那喝茶。这方圆几十里,茶博士这里的消息是最为灵通的。
开春雨水多,山路不是很好走,老人家身子骨硬朗,倒也没什么事,只是家里三个小的有点不放心。按着李明的意思,还是多出去走走好,二萧倒觉得在家安神些。
清虚道长回茅山之前,又来过一次。李明说了进京城的事,道长也是笑了笑,“那和尚如今是忙的很。”李明也没继续问。道长多少也是懂医的,李明这会老实向他请教。说句实话,李明活在后世,再怎么没用,他这二十多年的生活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其实放到大明朝,从某种意义上讲,都能算的是上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特别是李明的那套眼保健操,让老道士受益非浅,这睛明穴四白穴不用李明说,老道都知道是有助眼力的,平时自己也会揉捏一番,到了李小哥这里编成了手操,倒也实用。老道士则是对李明说了不少有助目明的草药,可惜的是,李明不大明白,后世之人有哪几个懂这些东西。这弄的李明不大好意思,都在劝着他去开个定性为医馆的眼镜店,这居然不识草药,在大明朝不识草药的医生怕是没有。
李明也有李明的长处,至少,他知道什么是生理盐水。知道这东西可以用来洗眼睛,别以为什么山泉洗眼睛好,那是臆想,指不定有什么微生物对眼睛有害呢。李明也知道眼睛的结构,可以虹膜角膜说上一大堆。老道士想不明白没关系,反正萧家是找猎的,随意切开一头生牲口的眼睛,就能说上一大通。中医是很少有开刀这一说的,当然,剜个疮的除外。人体的结构道长那可就不懂了。这下子,又能让李明好好表现一下。这可不只是老道士,连连萧家的一老两小都听的目瞪口呆。
猎户、屠夫和厨子,这些动过刀的人最熟悉动物的结构,李明这会由动物说到人,说的头头是道,弄的道长佩服不已。这见识,开医馆足够了,又是一通鼓励。若不是时候到了,还真要好好与李小哥切磋一番。这说的李明心里又光亮了很多,没错噢,随便说个三百六十五行那都是又发展过六百年的,一定要比你们懂的杂些。老子身上的血放出来都能救人的,那有多少抗生素疫苗在里头呀。
(继续拉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