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逃江西 (7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章 逃江西 (7 / 7)
        通城九宫山高355米,没有通山九宫山那么高大和有名,两山有高和低的分别,但不是有和无的问题。明史地理志显然是漏写了通城九宫山,或因通城九宫山不高也不太有名。该志自以为可不写而未写,殊不知问题不在山的高低和有名与否,而在通城九宫山牵涉到一起重大的历史事件,即李自成是否死于此山,这是不可忽略的,死于此山固然要写,即使还证明不了是死于此山,因需进行研究,也就当写出此山。明史地理志不知由谁具体执笔的,未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只载通山九宫山,未载通城九宫山,才引发了这一场不必要的长期争端。

        南明总督何腾蛟曾向唐王上疏,称李自成已死。据《思文大纪》记载:

        (隆武二年正月)时闯贼李自成为清所迫,走居鄂地。风霾警之,又遁入九宫山。余党十万为伏兵所诛,自成自刎。湖广总督何腾蛟疏闻。

        隆武二年应为顺治三年,何腾蛟到这时才奏上,不但时间晚了一些,而且疏文说李自成有“余党”10万人,为伏兵所诛,令人惊异。这伏兵到底有多大,能一举消灭掉10万农民军,何腾蛟并没有说他派兵参战,九宫山的乡兵、团练人数很有限,干不出这么大规模的行动。为什么这次伏击取得如此大的效果?

        果然唐王政府并不相信这种消息。唐王“疑自成死未实”,旨令何腾蛟查明“歼贼情况”和验解李自成的首级。何腾蛟在复奏中,即在《闯逆伏诛疏》中说:

        以窃惟人臣之训,义在勿欺,如闯死非真,而臣谬以为死,又居之以为功,欺则臣罪也,当死。闯死果真,而闯之首级已化为异物,如首级物化,而假托以明闯死亡为真,亦欺也,欺则臣罪,当死。然闯势实强,闯伙实众,何以死于九宫山团练之手?

        诚为其故,闯逆既死,则宜留首级示信,何以首级竟不可得,亦有其故,请为皇上陈之。……闯果为清所逼,自秦、豫奔楚,霪雨连旬,闯逆困于马上者逾月,此固天亡之也。闯逆居鄂两日,忽狂风骤起,对面不见,闯心惊疑,惧清之蹑其后也,即拔贼营而上。然其意尚欲追臣,盘踞湖南耳。天意亡闯,以二十八骑登九宫山,不意伏兵四起,截杀于乱刃之下。相随伪参将张双喜系闯逆义男,仅得驰马先逸,而闯逆刘伴当飞骑追呼日:“李万岁爷被乡兵杀死下马,二十八骑无一存者”。一时贼党闻之,满营聚哭。及臣抚刘体纯、郝摇旗于湘阴,抚袁宗第、闯养成于新墙,无不众口同辞。营内有臣晋、豫之旧治之子衿氓隶,亦无不众口同辞也。张参将久住湘阴,郝摇旗现在臣标,时时道臣逆闯之死状。嗣后大行剿抚,道阻音绝,无复得其首级报验。今逆首已泥,误死于乡兵,而乡兵初不知也,使乡兵知其为闯,气反不壮,未必遂能剪灭,而致弩刃之交加,为千古大快也。……回奏委无一毫欺节,不胜惶悚待命之至。

        李自成病死的可能性也会有,据《明季北略》记载:

        自成死罗公山,清朝有贺表谓病故也,此实录。

        《北略》指的不是通城罗公山,而是黔阳罗公山,但清朝的贺表散布李自成病死的消息不是专为黔阳地区而发,而是面对各个地区说的,包括通城、通山在内。这个消息不可能经过具体验证,而是依据奏章和传闻所作的估计。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众多的农民军控制了通城一带,九宫山离县城仅5里路,九宫山发生了什么事情,农民军会很快知道,李自成不论是突然病死,还是在九宫山被村民误杀,农民军得知后都会群拥而至,觅尸棺葬,村民们一般都不认识李自成,要尸首何用?只是埋葬李自成的地点,农民军一定严加保密,不会泄露,否则农民军一旦离开了通城,南明政府和清军都会来开棺验尸,甚至戮尸,这是农民军不会不预防到的,也是李自成的遗体难以发现,我们不知道他如何死去的原因。

        许多私家著作对李自成之死都有记载。据吴伟业的《绥寇纪略》记载:通城有九宫山,一名罗公山,山有元帝庙。山民赛会,以盟谋捍卫闾井,自成止以二十骑殿,又呵其二十止于山下,而自以单骑登山,入庙见帝像伏谒,若有物击之者,不能起,村人疑以为劫盗,取所荷锸碎其首,既毙而腰下见金印,又有非常衣服,大骇,从山后逃去。二十骑讶久不出,迹而求之,则已向肉脔分矣。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