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章 逃江西 (6 / 7)
蒙正发在经过通城时,曾住通城黎时生家,并未去过通山县,他所说的九宫山也应指的是通城九宫山。李自成到达通城是四月底,也有说是五月初,五月以后,李自成大军的重要将领纷纷率军从通城进入湖南,而李自成却突然消失了。
据同治《平江县志》记载:国朝顺治二年五月,流贼李自成余党大掠县境。是年五月,贼刘体纯自武昌入县北乡。七月贼酋吴汝义自宁州入县东乡,据黄龙、幕阜(通城、平江、修水交界处)、东阳诸山,又有田酋亦以是月入据中洞诸寨,屠掠掳杀男妇无数,虽逃窜深箐中不免,往来屠掠尤惨。”
通城是刘体纯由武昌、蒲圻人平江北乡的必经之路。平江《大同李氏宗谱》也记载:刘体纯从通城进入中段近邻的平江冬塔,攻破张家坡李魁南寨。同治《通城县志》记载吴汝义入通城后,与李自成挖断薄刀仑。由通城进人宁州,占据通城、平江、修水交界处的黄龙、幕阜诸山。(平江县志》载吴汝义由诸山入平江东乡。田见秀由通城人据中洞诸寨,进入岳阳。光绪《巴陵县志》记载刘宗尧“由通城人巴陵”,还记载王进才也“由通城人巴陵”。同治《临湘县志》记载王进才等又人临湘、华容等地。
在李自成消失后,李自成大军的众多将领都是从通城进入湖南各地的。
原左良玉部将马进忠(混十万)在黄州降清后,又跑到湖南,在岳阳见到许多大顺农民军将领。据《明清史料》记载:
(马进忠)请出闯逆余孽田见秀、刘芳亮、吴汝义、袁宗第、刘体纯、张鼐、党守素、蔺养成、王进才、牛万才等结盟同心,共图反叛。
除郝摇旗在长沙外,李自成原统领的重要将领全到这里了,就是没有李自成。
李自成消失后,出现大顺农民军联明抗清的新局面。郝摇旗和李过将领分别在长沙和常德“受抚”于南明总督何腾蛟和湖南巡抚堵胤锡,但他们在联明时仍保持了农民军的独立性。如果李自成还在的话,他们是不会这么做的。李自成消失的地点应在通城一带,至少在鄂湘边界。
据《明史》地理志记载,通山县有九宫山,而通城县只有锡山。别的书籍也有类似记载,如正统时敕修的《寰宇通志》将九宫山列于通山县,清乾隆时敕修的《大清一统志》等书也都载九宫山屑通山县。有人据此认为李自成死于通城九宫山说不能成立。乾隆时,湖南澧州知州何磷就说过:“九宫山在通山县南八十里,皆不云在通城,而《明史》野史皆属之通城,其山名则九宫、罗公互异。今按罗公山,实在黔阳,俗名罗孔八面山”。
道光时徐鼐的《小腆纪年附考》引《广虞初新志》中江昱的话:“今按罗公山实在黔阳,称通城误,《明史》之九宫山又在通山,因通城而误”;并肯定江昱“辩罗成(公)、九宫之误,则确然无疑”。
而《明史》在编纂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助长了这种非议。如康熙时修《明史》,据记载:王鸿绪在康熙二十一年时充《明史》总裁。未几回籍治丧,又任别职。五十三年向清廷上疏说:
臣回籍多年,恩召重领史局,而前此纂辑诸臣,罕有存者,惟大学士张玉书为监修,陈启敬为总裁,各专一类:玉书任志,启敬任本纪,臣任列传。……如是数年,汇分成帙,而大学士熊赐履续奉监修之命,檄取传稿以进,玉书,启敬暨臣皆未参阅。
三人分管本纪、列传和志三部份,并未互相参阅,统一口径,王鸿绪负责修列传,但他请人代撰各传,李自成传出自万斯同之手,张玉书负责修志,各志多专识,非多人参预执笔不可,而志传之间又缺乏联系和沟通,因此在关于通城九宫山的问题上,出现了传有而志无的现象。这种现象被人用作以志驳传,反对通城有九宫山。
1985年,黎时忠、曾步贤、李英生、胡正民四同志发表了《李自成死于通城九宫山考》一文,该文根据历史资料证实了通城九宫山位于锡山的一端,是锡山的支脉。如文中引用明崇桢时修《德义堂段氏宗谱》,记载其祖先段必清,死于成化三年,“葬锡山石皮岭下九宫山前上首左边刘家嘴石墩内”,又引用同治《通城县志》记载“九宫山,白沙图,锡山东支,一名罗公山”,又引用光绪《湖北舆地记》,记载“桃源洞之西北曰桐陂山,又北曰锡山……山西曰柳家山,又北曰九宫山”,都点明了通城有九宫山。1984年5月,在通城锡山东侧,发现“九宫界碑“一块,上刻立碑时间是乾隆甲子,即乾隆九年,比《明史》刊行晚五年,这是很可靠的材料,说明通城实有九宫山。该文还说到九宫山又名罗公山的来历,因唐代著名道士罗公远(通城人)在此修道炼丹,因此又名罗公山,不只湖南黔阳才有罗公,天下同名的山很多,两处皆有罗公山,不足为奇。上述何磷、江昱的一些话是不可信的。徐鼐是误信江昱的话,或者就是同一类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