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中枢(四) (5 / 7)
学士。至德二年(公元737)置集贤院大学士皆由宰相兼领。天宝二年(公元743又曾置崇贤馆大学士。亦由宰相兼领。前宋初年沿唐制。宰相分兼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其后又置观文殿贤政殿大学士。用以优礼前任宰执。”刘基徐徐`道。
职?”
刘基微笑着点点头:“正是如此大学士名号尊。可代丞相职而行。”
“容我想想。”刘浩然不由沉思来。在自己的历史记忆中。明清大学士可是很牛叉的职。就相当于相。如此说来。自己可以按照明朝后来盛行的内阁制了。这样又可以防止一人专权。又可以保证中央政府正常运行。就算自己带兵出征也不用太担心。
“护军除了大学。我看还可以增设直学士。”一直默不作声的冯国用突然开口道。他是最了解刘浩然心思的人。知道刘浩然一直希望制定一个“民主集中”政府格局。所以就出言点了一句。
“大学士。直学士?”刘浩然猛地一惊。这不是等同于政治局委员和常委吗?天啊中国政治智慧是自古通到今的。加封几个大学士。分管一摊。再给几个重要的尚书加直学士。到时就组成了一个内阁会议。一般的事大学士开会即可决定。大的事情。就需要大学士直学士开会讨论。太妙了。想到这里。刘浩然不由感到万分的兴奋。自己这么就不会活学活用呢?以前大报小报电视广播天天看。怎么就没有想到今为古用呢?
“如此甚好。我看就定四个大学士。李善长为首。分管工商农计。汪广洋为次。分管运造务等事务及内阁日常事务另升陈遇为大学士。分管民生福周祯加大学士。分管司法监察。其余各部尚书加直学士衔。再选应天府尹潘坚庭法务部侍郎刘存礼礼部侍郎刘存信计部侍郎王*学部侍郎罗复仁加直学士。总计十六直学士。参襄国事。一般事务由大学士合议即可定夺。大事务。如正从五品以上官员任免调迁。各部重要规需大学士直学士合议定夺。至于陈遇空出的这浙江布政使一职。我看就由杨元杲出任。空出来的江苏布政使由叶出任。”
朱升不由一笑。自己这个学生脑子转的非常快。刘基和冯国用提出两个建议。立即被他利用起来。四个大学士。十六个直学士。加在一起有二十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刘浩然的嫡系心腹。谁要想专点权还真有难度。而且刚才把理学派压制太厉害不但各省参政没捞到几个。连各部侍郎也没捞到几个。有失他一直坚持的制衡原则。而且又可能会引起根深蒂固在文人中有影响的理学派反感离心。于是做了些调整。不但让潘坚庭加直学士。与刘基一起入了中枢核心。还让浙东四学士叶
常重要的江苏布政使。这下理学派无话可说了。
李善长虽然有点失落。但是刘浩然将其列为大学士之首。依然看出他的信任不变而且执|大学士直学士制度之后。自己依然是百官之首。却不必承担专权的骂名想想也就接受了。
“四大学士聚文渊署理公务议事会议也在举行。计部拨款给运造部尽快修建。地址就原中书省后面。”刘浩然最后连大学士办公地点都确定。刘浩然占据江宁之后。减轻百姓负担除了兴学堂之外。基本上没有大兴土木。只是将原元廷御史行台改为行中书省。现在又成了十二部的衙门官署。
们再来议一议按察司审案的事情。”|前的情况是他还继续挂着中书省丞相一职。但是中书省已经名存实亡估计到他称帝时候这丞相一职也就正式结束了。
“根据一些调查。现在江南百姓知道按察司位高权重。于是纷纷巴结讨好按察使。而少数按察使在献媚和贿赂中失节。私枉法。而且现在律法不齐。使的按察使断案标准。有的判重了。有的判轻了。甚至有的不该判的判了。该判的不判在这是个大问题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