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 科举、国考(二) (3 / 3)
“这应该是永嘉之学的学子所作。”朱升思量一会说道他随即翻开第二张试卷。只见“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策问中赫然写着:“卫何以信使民?利耳。既无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故为政要诚”明赏罚。诚。发号出令。必思生民之大计。而不乎一身之喜怒。赏。是指爱人之功。求人之善。举之公卿之上而忘其疏贱之丑。罚是惩人之过。明人之恶。之窜之|而遗其贵近之厚。故可使民守国。”
看到这里。朱升微笑道:“错不了。的永嘉之学的论调。”
刘浩然点点头。毫不避讳道:“此人言论甚合我意。”格物致知。在心意之先。有点唯物主义的味道。而知之至者皆物-验矣简直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元末版。而“诚赏罚”正好说到了这个“信”字中。在刘浩然看来。一个政府没有了公信性。老姓还怎么拥护你。怎么你守江山?
朱升笑了笑。看了一边正在看试卷的宋悄声说道:“但是要想取此人为一甲前三恐有难事。溪先生必定会他其文刻峭精工。而义理未的为纯明正大。
刘浩然也笑了。虽然拜在朱升门下。苦读过一番但也仅限于能读懂古文。了解当前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要他去辩论什么义理。十个他也不是宋的对手。但是刘浩然担心。朱升陶安李习都受过自己的潜化。也清楚自己想取什么的士子。所以就算宋坚持。也不用担心这次科举全取的理学士子。
刘浩然放下手里的卷子。重新阅起其它试卷。时间很快就到了酉时。
第三天考试。刘浩然没有。只是让刘存忠送来了试题。平江关税司一年所纳关税胜过平府的田赋(以当年粮价折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当立何律法保证该司关税最大化?
这道题目可为难那些理学学士'了。他们的强项不是这里呀。只好说些不痛不痒的话题。说什么做人做事当以德为先。以“守心”为上。甚至有学子对关税不以为然。认为田赋是根本。说无无粮产。金银如山又如何?更有学子关税是与民争利。当废除关税。藏富于民。不过相对而言。永嘉之'的学子和江'大学东南大学的学子就能切中要害。发表了一番有用的言论。
九月初六。江南省第一次科举终于放了第一次榜。三百六十名举子新鲜出炉。这其中永嘉之学学子占了二十二人。江宁东南大学学子占了二百一十六人。
九月初七。三百六十名举人在江南行省议事堂前进行了“殿试”。刘浩然以“经世致用”题。考策问最后确定名次
最后经过刘浩然确定。一甲取六十人。二甲取一百人。三甲取两百人。出乎人意料是一甲第一名是来自江西抚州的王侍尧。他的格物致知批判程朱。肯定有否定;批判陆王。则否定中有肯定;他提出盖格物者。即物以穷理。唯质测为的之。王侍尧即继承了程朱的格物穷理的思想。但是又提了要以实践和事实为判断准绳。他的思想有进步但是不激进。在加考中王侍尧出了立《商法》《契约法》等律法来规范商贸活动。达到监控商贸活动。正常收关税的目的。“即不赋重阻商。又不|库流失。”
而在殿试中王侍尧更提出了经世致用。当以利国利民为本。“国为信。民为富”。对于这个有想法。但又不冒进的学子。刘浩然自然点了他为第一名。
一甲第二名是江宁大学学子徐茂诚。第三名是温州的叶淙温。他的文章虽然最的刘浩然的心仪。尤其是在加考关税方面。他甚至提出设立钱庄。通过控制货币流通来监控关税。简直就是超时代的想法。但是过于激进。不为宋等理学士人所喜。进一甲都阻力很大。因为他杂考的诗词只的了个丙。但是在刘浩然的强力坚持下。终于被点为第三名。
接下来。一甲其余人等以及二甲三甲人员都全部落定。至此。江南行省第一次科考全部结束。这次科-结果的最大影就是江南士子开始狂热的报考江宁东南大学。因为从科举成绩来看。这实在是一条捷径。但是刘浩然和其他大臣们都知。影响不止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