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师法先圣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九章 师法先圣 (1 / 2)
        随着落榜举人相继离开京城,客栈变得冷清起来,住在这里的六十余名士子,只有九人入榜,接下来,这九人将会与所有两百名入榜贡士一样,为最终的殿试排位而尽展所学,各显神通。

        吴汇是会试会元,名头早已响彻京城,不少显要私底下约见吴汇,对这个年约三十的江西才子寄予很高期望。

        柯潜的会试排名不算十分突出,反倒可以免去诸多应酬,终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如参悟佛道的虔诚信徒那样,专注于思考儒学要义,对房外的世间俗事无闻无感。

        上一世,卓轩非常怀疑古代学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可信度,不过,眼前的柯潜就给他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容不得他再去质疑古人的求学精神。

        他日若能像柯潜这样,成为“学痴”,思想深度、儒学造诣自会日益精进,假以时日,科考时何愁不能写出惊艳的绝世佳文?

        这样的前景,想想都令卓轩充满了无限期待。

        三月初一一大早,卓轩就被李安传至奉天门。

        今天是殿试日,此科两百名入榜贡士,还有上一科一名已入榜但因身体突然不适、没参加殿试的贡士,一共二百零一人齐聚奉天门,静候景泰帝前来策试。

        殿试只考一道策问题,试题名义上由天子亲自出题,实际上是由内阁拟定,交由天子钦定而成。

        赶在辰时之前,景泰帝驾临奉天门,当场没说一句话,由近侍太监宣旨,诏敕就是试题。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自古王天下之要有三:曰‘道’、曰‘德’、曰‘功’,然道莫如伏羲、神农、黄帝,德莫如尧、舜,功莫如禹、汤、文、武,此数圣人者,万世仰之不能易也。

        伏羲、神农、黄帝之事着于《易》,尧、舜、禹、汤、文、武之迹存乎《书》,其所以为道、为德、为功者,朕欲究其心术之精微,其推以治、教、养天下,所尚虽殊,然不出乎耕桑、贡赋、学校、礼乐、征伐、刑辟之外,朕欲参其制作之会通,夫无所酌于古,将何以准于今?

        朕承祖宗大位,夙夜惓惓于心,亦惟以古圣人之道、德、功自期,以今天下之治、教、养自励,兹欲尽驱天下游谈之惰以事耕桑,使各衣食其力;尽约天下浮冗之征以归贡赋,使各膏肥其体,而无或失所养;尽导天下狼戾之顽以从学校,使各复还其善;尽陶天下粗鄙之陋以由礼乐,使各移易其俗,而无或违于教;尽作天下慵怯之兵以奋征伐,使各销沮其凶;尽化天下争斗之讼以远刑辟,使各崇尚其耻,而无或外于治。皆何施而可也,施之有效,民得治、教、养矣,于古圣人之道、德、功有可以庶几乎!

        伏羲、神农、黄帝曰皇;尧、舜曰帝;禹、汤、文、武曰王,其称号之所以异者,果道、德、功之所致乎?抑治、教、养有隆替而然乎?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一而已矣,何皇降而帝、帝降而王乎?

        兹欲措天下于隆古之世,使皇、帝、王之称惟一而无隆杀之别,亦必有其道乎?

        子大夫习之于师,而得之于己,宜无不悉其说者矣,既承有司宾兴而来,其具为陈之,朕将亲览焉。”

        这道圣旨并非“诏”,而是“制”,卓轩欣喜的发现,他居然能听懂其中的九成旨意。

        景泰帝把治理天下的要务归结为三件事,即道、德、功,认为无人能在“道”上超过伏羲、神农、黄帝;无人能在“德”上超过尧、舜;无人能在“功”上超过夏禹、商汤、周文武、周武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