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一国民心 (2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一国民心 (2 / 7)
        楚名棠博学多才,也曾仔细思考过这问题,他沉吟良久,道:“本相年轻时曾认为,国之强盛明君、贤臣与良将缺一不可,可如今细想来总觉得未必全对,不知苏姑娘有何高见。”

        苏巧彤嫣然一笑,道:“小女子认为是民心。”

        “民心?”

        “不错。楚伯父所说的明君、贤臣可保吏治清明,使百姓安居乐业,良将则镇守边疆,抵御外敌来犯,如此自然赢得民心所向。可纵观青史,三者齐备又有几何?何况这三者皆高居庙堂之上,只有区区数十人,而天下百姓何止千万计。就算是在军中,边疆大营姑且不论,禁卫军内官宦子弟亦不过十之一二,大都出自寻常百姓家。故说民心向背,实是国之根本,如东汉末年,民不聊生……”

        苏巧彤滔滔不绝,将前世中学政治课本内的一套东西搬了出来,只是将一些专用名词给换了,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成了世家利益决定朝廷大臣。楚铮听来自然是毫无新意,只是心中有些郁闷,这些理论他原本准备等这几年离京历练后再在父亲面前卖弄的,现在倒好,让苏巧彤给抢着说了。

        楚名棠却是越听越心惊,苏巧彤所言都是他闻所未闻,自己多年来一些模糊的想法在这女子口中说来条理分明,有论有据,直令他茅塞顿开,精彩之处楚名棠更是不禁击节叫好。心中暗想,此女实有经天纬地之才,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她离开赵国,若不能为己所用,定以雷霆手段除之。

        苏巧彤最后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结束语,只觉口干舌燥。楚铮却道:“苏姑娘说了这么多,怎么还没说到正题,究竟如何解决眼前之事?”

        苏巧彤知楚铮存心拆台,白了他一眼。楚名棠喝道:“铮儿,巧彤方才所说极其有理,你可要谨记于心。”

        楚铮闷声应道:“是,父亲。”

        苏巧彤大感解气,笑道:“楚公子,方才小女子只说了民心所向乃国之根本。但仅此自然远远不够。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女子觉得正因秦赵多年对峙,加上北疆又有胡蛮在侧,两国贤臣名将才层出不穷。小女子在秦国多年,觉得秦国尚武之风极浓,无论达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其子弟都对从军颇为踊跃,今日看来赵国亦是如此。难怪中原四国数百年来都是秦赵争锋,南齐和东吴只能偏安江南,从未踏入江北半步。如今北疆突厥来犯,大赵朝野上下都明白家与国何为重之理,因此楚公子一句无意之言,竟能让上万禁卫军将士愿与之北上抗敌,此乃民心所向,不论将士还是家中双亲,其拳拳报国之心可嘉,不可损之丝毫。”

        楚名棠点头道:“有理。可愿去北疆之人过万,就算本相许可,朝议时恐怕也无法通过。”

        苏巧彤道:“自然不必去如此多,就由楚公子从中选拔出三千将士,只相当于禁卫军一营,官宦平民子弟各半,随公子一同北上。此事无需借用朝廷名义,只以个人意愿,而朝廷则应对此大力宣扬。”

        楚名棠摇头道:“此举本是大违军纪,不追究其罪已是宽容之极,如何还能大肆张扬。”

        苏巧彤一笑,说道:“小女子有一事向楚伯父禀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