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书生见地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书生见地 (3 / 4)
        “假以时日?还假呢?再假蒙古人就打过来了。爹爹说的《武经总要》都写了一百年了,现在火器还是没有改良,比不过我宋家三年之功,你的诸子百家我一本没看过,可我能做出来。这些被你们读书人蔑视的奇技淫巧却能救国,救皇帝老儿的命。”

        “教化天下要靠圣人之说,火器弓弩之类再强,也不过是兵家之器,不能礼仪四海,万民归顺。”

        宋山扯扯秦卫行身上的绸衣,说道:“你知道很多穷苦人一辈子没穿过这样的衣服吗?你见过一年没吃过肉的百姓吗?如果能让天下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是不是比天天背书、说大话要好多了。”

        “此乃圣人所愿、帝君所愿、天下人所愿也。”

        宋山一撇嘴,说道:“若是天下读书人不去读那些死书,研究下纺机、农事,多搞些奇技淫巧出来,到时候,人人要发愁布匹多的穿不玩被虫子蛀了,粮食多的吃不完都喂猪了。”

        秦卫行摇摇头,道:“宋老弟说笑了,天上神仙恐怕也不会过的那么好。”

        宋河在一旁津津有味地一直在听宋山和秦卫行辩论,这秦家少年的确能言善辩,更有从小深入骨髓的圣人教化之功,若是没有见到另一片天地,再怎么说,也无法将他说服。不过这个少年倒是热情豪爽,是个好少年。

        宋河插话道:“秦公子啊,宋山说的意思呢,不是说圣人之说完全没用,而是说现在读书人眼里只有圣人之说,天天抱着几本老书就认为可以强国富民了,实际不是那样,时代在进步,以往的道德礼仪这些要传承下来,但是要发展新的知识,创造新的财富。你说的程朱理学我倒是看过,都是些大道理,都很正确,正确的东西不见得有用。科举的题目我也找来看过,有些治水、治农、兵策的题目也出的很好,但是都是些书面文章,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天下读书人都在做文字游戏,比谁文章写的好,字写的好、诗作的好。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主流,而象沈括大人那样的惊世大才反而不是主流。格物之道在学府也是末流。哎,这就是大宋的悲哀。发明了的大宋居然被蛮子揍得找不到爹了,这不是悲哀吗?”

        宋河停了下,望着认真听他讲的秦卫行说道:“大道理谁都知道,都知道的事情去花十年功夫学有用吗?什么是有用的呢?比如说,昨日强弩就是有用的,今日能医好你燕叔就是有用的,以后能打败蒙古人就是有用的。宋山说的多织布、多收粮食是有用的。把那些大道理翻来覆去的研究,都是吃饱了撑的。全力发展农、工、商才是真的。让天下人有肉吃,有马骑,有房住,谁还去当山匪呢?发展火器、兵器、船舶,收复失地、远征四海那还不是轻而易举。”

        “还是爹爹说的好。”宋山觉得自己讲道理的功夫比老爸还差的远。

        秦卫行也被宋河这段话打动了,静静地听宋河讲。

        “大宋的礼仪、文化的确是值得称颂的,不过,你知道吗?在遥远的西方,那边的人正在全力打造战舰,将要远渡大洋,征服世界,到时候用圣人之说去抵挡海上巨船吗?我大宋匠人、商人是最低等的,按规矩,我和宋山连皮靴都不能穿,那如果匠人、商人都去读书,没人织布贩货,岂不是大家都光着屁股吟诗作画?用木棍去上阵杀敌?”

        见秦卫行没说话,宋河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刚才让公子说如何抗蒙,其实就是说的这些,我认为,圣人之说,诸子百家,程朱理学等等,都是简单至极的道理,最多用三个月来学习就可以了。其余的时间,多学学怎么创造财富、怎么发展经济、怎么强大军事吧。而不是研究君臣、父子相斗相争。其实你也知道,圣人学问就是教君主怎么驾驭百官和统治黎民百姓的。礼仁二字可有,但不需要十年二十年去学,要是那遥远的西方人知道我大宋读书人花费十年二十年时光去读几本古人的书,一生研究如何之乎者也,岂不嘲笑我宋人愚昧。”

        秦卫行默默点头,科举失意的他也知道宋河说的意思,的确,十年之功,就学了怎么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将简单的道理和事情变得复杂之后再贴上一层金光闪闪的面子而已。

        “爹爹说的对,还是那句话,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我不与你争了,谁是真理,看谁有大炮。所以,要大炮、不要空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