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7章浴火扬州(三) (1 / 4)
第107章浴火扬州(三)
战场形势对徽州军越来越不利,蓝玫瑰被迫,不得不动用王胜的第三军,京城的徽州军全部调出。蓝玫瑰带走中央军四个团,把中央军作为最后打击的精锐力量保持在宣城,留下王胜第三军镇守临安府。
江北方向的百姓突然要求全部过江,叶乾也清楚,如果用张波水师有限的战船渡这些百姓过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办到的。时间拉长,长江以北的蒙古军必然蜂拥而至。但是他不敢丢下这些百姓撤退,而李庭芝为了不被蓝玫瑰小瞧,坚决不过江,一定要等百姓撤完,扬州的淮南军再撤,这样一来终于失去了战机。
阿术也不是白给的人,在军事上头脑和水平不低于伯颜。伯颜是主帅,阿术此人很聪明,不争功不显示,很得伯颜推崇,两人合作一直很好。这一次伯颜兵败受伤被解除元帅的职务,换上伊勒德亲王。长江水师战败,洪州被攻陷,江洲被包围,伊勒德感觉到蓝玫瑰的战略意图。他打算放弃江南其它地区,保持岳阳、建康两个战略要点,以免被蓝玫瑰各个击破。这样的撤退伊勒德必须争得忽必烈的同意,所以把东部指挥权交给阿术,西部指挥权交给阿里海牙,亲自返回大都面见忽必烈。
伊勒德认为,只要蒙古军不进攻,宋军就会停止进攻。他忽略了这次进攻战并不是蒙古发动的,而是蓝玫瑰发动的。他不想打下去也不行,蓝玫瑰不想让李庭芝死在扬州,所以打算攻占镇江后,把扬州的李庭芝接过长江。暂时放弃扬州,自己先返回临安,否则后方会不稳。
为防止蒙古军屠城,让百姓撤过江。意外的是扬州百姓一动,引来了周围的百姓全要过江。这一下要求撤退的百姓是几十万人,拖家带口又有很多生活物资,张波只有二百艘战船,根本运不过来,时间在延长。
很有指挥才能的阿术,怎么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淮南、滁州、合肥、泰州,周围的蒙古军全力向扬州合围进攻。叶乾只能死死的守住江边通道,保证百姓过江,本来想把江南的第十六师调过江,但是不行。阿术命令撤到建康的张弘范、那日松向镇江发动进攻,这是百姓撤往江南的通道,哪能失去。高怀指挥十六师挡住张弘范的进攻,一个十六师只有八千兵力,又是步兵师能挡住已经不错了。
杨仇的第四军猛攻当涂,阿术也明白这是机会,命令蒙古军投入战斗,在当涂挡住杨仇的进攻。无耐的杨仇只好抽出一个师增援高怀保证镇江,阿术看到第七军刘星武投入到对江州的进攻,徽州防守空虚,立即汇同岳阳的阿里海牙,出兵进攻洪州。洪州地方守军,依仗着九岭山地形险要,挡住进攻洪州的兵力。阿里海牙同时派兵猛攻端昌,想解开江州的危局。迫使冯彪、刘星武只好分兵挡住阿里海牙的进攻。
岳阳方向原有十多万军队,伊勒德把岳阳作为桥头堡,给阿里海牙增加了兵力,岳阳方向现有二十多万部队,冯彪只能挡住阿里海牙的进攻。刘星武进攻江州,第七军并没有前四个军的战斗力,一来训练时间短,另一方面装备也不行,也没有骑兵,进攻并不顺利,两个军和阿里海牙方向打得难解难分,无力增援东线战役。
阿术让退守回去的江震远水军,收罗芜湖、巢湖、鄂州一带蒙古水军战船,集中上千艘沿江而下,向张波的水师发动进攻。逃跑的张弘范水军统领顾顺,也指挥他的水军逆江而上,向徽州军水师发动进攻。
张波只有二百艘战船,又要运送百姓,又要抵挡进攻,捉襟见肘。只好把五十艘战舰由张水指挥在上游挡住江震远,自己带领五十艘舰艇在下游挡住顾顺,剩下一百艘战船由武清蝉指挥全力送百姓过江。
以五十艘战船挡住上千艘船的进攻,难度可想而知,张水几乎跟疯了一样,依仗着战船航速快,在长江上来回追逐,舰载弩炮不断击沉冲过封锁线的蒙古战船,但是总有船只冲过封锁线,毕竟张波、张水的船只有五十艘。
武清蝉一直跟着船队来回走,船上装着百姓,同时还要指挥船队上面的水兵,迎战冲过封锁线的蒙古战船。由于敌船太多,不少战船已经进行了接舷战,武清蝉已经在江面坚持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手中剑已经卷刃血染战袍,但是一刻也不敢松懈,一百艘战船上的轮机兵已然换上了百姓,轮机兵都投入到甲板作战。
炮弹和爆烈箭越来越少,船靠岸的时候,武清蝉只好让人通知镇江高怀和增援高怀的第一师石祥允,给水军补运弹药。依仗着火器犀利,船速快,长江之上的战斗异常火爆。一但双方接舷战,渡船的百姓也拿起掉落的武器参战,一船又一船的向江南运输。由于载人多,船的吃水很深,航速也在减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