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2:除夕(下)
靖国公府,明德堂外,孟舟一手抱着孟楚,一手捏着一根细长的线香,正要步下台阶,不知是感知到了什么,他的身形忽然顿了顿,接着抬眼,望了望夜空。
暗沉的天幕中透着一丝灰蓝,远处有细碎的烛光晃动,应该是街上的百姓所放的孔明灯,只是在此之外,半空中好似浮动着什么异样的气息,他的鼻端更像是有一种神秘又馥郁的香气飘过,引得他心神跟着一荡。
孟舟皱起眉,弯一弯腰,将孟楚放下,把手中的线香也塞给了她。
孟楚一脸不解地拉他:“大哥,怎么啦?不看烟花了吗?”他们刚刚阖家聚在一处吃完了年夜宴,孟舟正要带她去放烟花,连引燃烟花的线香都准备好了。
梁姑也正好搀着孟老太君步出明德堂,两人望见孟舟站在台阶前默然不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的神情,一时都有些诧异。
接着,她们仿佛也嗅到了半空中的那一股不寻常的气息,脸色俱是微微一变。
孟楚今日穿得喜庆,一身大红的棉袄,鹿皮小靴,两个乌黑发髻上还扎了红绳,面皮粉嫩,看着就如同年画上描着的娇憨女娃,她仰头看一看孟舟,再转脸望一望站在明德堂前的孟老太君,漆黑的眼珠滴溜溜地转了转,正要找祖母撒个娇,就听孟舟笑了一声,音色沉沉,有种往日不多见的喑哑:“果然是四海归一阁啊。”
说罢,孟舟便转过身,向孟老太君行了个礼:“孙儿还有事要忙,今年约莫是没法子与祖母一同守岁了。”
孟老太君心思微动,仿佛猜到什么,颔首不语,目送着孟舟大步离开,身影在明德堂的照壁前一晃就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之中,这才朝孟楚招了招手,示意她过来。
“祖母……”孟楚手中握着孟舟随手丢给她的线香,跑到孟老太君身边,眨一眨眼,委屈的很,“大哥说话不算数!”
梁姑在一旁摸了摸她的发髻,柔声安慰:“小娘子不是想看烟花吗?明德堂里的小厮都还闲着,小娘子唤一个过来放烟花就是了。”
孟老太君笑了笑,淡淡地道:“这小妮子哪里是想看烟花,腊月里行远在家的时日屈指可数,她是想要兄长多陪陪自己,可惜最后没能如愿。喊个人过来放烟花吧,咱们凑合着看一看也就是了。”
孟舟肩上搭了一件黑狐毛的大氅,手中控着缰绳,压低了肩臂,从御街上打马而过时本应是一副极其潇洒的姿态,只是恰巧赶上了除夕,这一晚的御街上人流如织,他也只能按捺住了性子,纵着马从人群中穿过,等到穿过御街,拐上一条人迹相对少了些的小巷,这才将速度提了上来,没两步就到了巷子的尽头。
明月如霜,照得半空中飘飘荡荡的神秘烟雾更加清晰,而到了眼前的这一间破旧民居前,孟舟只轻轻动了下鼻子,就嗅到了空气里的一股浓郁香气。
他也不多耽搁什么时间,从马上翻身而下,正要抬腿上前,就听巷子一侧又传来了一阵哒哒的马蹄声,他驻足一瞧,不由勾着嘴角笑了一声。
来的还是个熟人。
褚英如今是“捧日军”的副指挥,孟舟在禁中忙着其他事务时,常常将自己所辖的禁军托付给褚英,而褚英为人刚凛却又不失宽和,金明池上虽然败北,却也实打实地为禁军挣了个面子回来,小半年过去,在“捧日军”里的发展势头愈发好了,同袍之间但凡提起他,没几个不夸两句的。
因而等到除夕这一日,褚英也抽不出空来做别的,原因无他,到了年关,好不容易军中能散漫两日,平日被拘束得紧,大家不多饮酒吃菜,这天是一定要逮着这位褚副指挥饮一场大酒的!
褚英这半年来与“捧日军”中的不少同伴相处下来也有了几分交情,便爽快地应了他们的邀约,大家在军营里摆开了数坛烈酒,又让厨上烤了炙羊肉与其他烧肉,另备了几大盆的饺子,也算是与家小不在京中的同伴一起过个年。
没想到他们酒没喝几杯,菜也没怎么吃,就被突然出现,几乎笼罩了小半个汴京城的神秘香气给勾起了好奇心。
好奇归好奇,禁军如今纪律严明,当然不能就这么随便地倾巢而出了,大伙一琢磨,剩下的人继续喝酒吃菜,褚英主动领了一队六人的同伴过来瞧瞧情况,满足一下好奇心也就是了。
——毕竟“捧日军”的军营在城北,他们过来也要费些脚程,等找到香气的源头,约莫就能碰见来管事的其他朝中官员了。
这条巷子离御街不远,靖国公府所在的翰林巷也只与御街隔了两三条街,孟舟纵马过来的脚程自然是快的,却没想到随后赶到的褚英也不遑多让,竟也会来凑这个热闹!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