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七节 三年制义务教育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四七节 三年制义务教育 (2 / 3)
        钱好圈是有原因地:自从穿越者分田地以后,南海国富裕地主这个阶级被从经济上消灭了。这个阶级原先养着戏班轿夫,养着丫鬟女眷,是社会消费的重要动力。这个阶级的消失,使得社会财富平均分配到了原先的佃农手上。

        这些佃农原先能吃饱饭就很高兴了,现在卖了粮食后突然得到大把银子,不知道怎么处置。

        勤俭节约了一辈子,一两年内不可能彻底改变消费习惯。这年头钱庄存银子要收保管费,农民是不愿意存进去的。虽然公司制度吸收了一些社会资金,但是绝大多数的银子还是沉淀在民间。

        这种巨大地资金投资需求,使得董学普的国债发行,获得了意想不到地成功。对于农民来说,国债无风险的五厘利息,还是有吸引力地。

        董学普笑了笑,走到主席台前面朝百姓大声说道,“大家静一静!请南王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次募集国债的使用计划。也就是义务教育制度地具体措施。”

        打败了红毛的南王来讲话,百姓们爱听。这话一说,人群便逐渐安静下来,都怔怔地看着庞宁。

        庞宁知道董学普是要借自己的名声,进一步塑造国债的信用。能帮政府多筹些钱是好事,庞宁清了清嗓子,走到讲台上开始大声读着手上的《三年义务教育说明》。

        “此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国民之‘义学’…全国十五岁以下儿童,分批进入‘义学’就读三年。期间饮食等一切费用由国家承担。毕业后参加全国统一‘科举’,成绩合

        位升一等。十分之一最优秀者,进入‘太学’继续爵位升二等。”

        台子下面有八个人,组成了一个“人肉扩音器”,庞宁每读一句,下面八个人就齐声重复一次,把声音尽量传到远处。

        明末百姓在几百年科举教育下生活,“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骨髓。听说官府要免费资助自己孩子上“义学”读书,自己孩子参加“科举”考得好的能入太学,还直接加爵位,下面的百姓都是满脸的欣喜,响起一片海浪般地叫好声。

        有不少人纯良地百姓听说官府募集国债是为了办义学,当即就打定了到期不要政府还钱,支持义学的念头。

        看着感恩戴德的百姓,庞宁不禁摇了摇头。这个董学普平时吃用都不大方,他的北王衙门里上上下下一点油水都没有,手下个个都淡出个鸟来,一副老夫子做派被庞宁这边地人传为笑谈。但在国家教育上,一年洒这么多银子下去,这人却眉头也不皱一下。

        如果是庞宁管政府,这些钱怎么着也要留下一半来,搜集一百个美女养起来才好。

        文件不长,庞宁很快就读完了,“明年开始征税后,政府将用税收归还国债。”庞宁被董学普的没有私心弄得有点不好意思,又大声加了一句,“南海国的海上利益,也是这次国债的担保!”

        面又是响起一片叫好声。

        介绍完了国债用途,销售就正式开始了。几十个销售小组前面都排起了长队,文吏们忙碌地收取硬币,银子,发放一张张印刷精美的国债。来广场排队的起码有一两万群众,个人认购量不是十两就是二十两,估计光在府城就能募集十几万地资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