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章 奇怪的练兵之法 (1 / 5)
崇祯十六年九月初七清晨,婺源知县李致远正式搬入了位于婺源县城西边的军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军事训练。
一个月的时间,指望把这些人训练的多么骁勇善战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这个时代的兵和普通的农夫没啥大的区别,无非就是拿的是刀不是锄头罢了。
而所谓的精兵也不过就是打过几场仗的老兵,因为老兵都经历过残酷的战争,见惯了鲜血、残肢断臂和死尸,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而不适应战争的早就被无情的淘汰了。
所以冷兵器时代的兵绝大部分就是一群被逼上战场的农夫、流氓、地痞,哪有什么训练不训练的,顶多就是学着挥了几下刀,刺了几下矛,能听懂简单的军令。
然后就这么把他们丢到鲜血淋漓的战场,几场战争下来死不了的就自然成了精兵。
除了像骑兵、弓弩手这样的技术性兵种,绝大部分的步兵都是这样,所以像岳家军、戚家军这些经过特别训练的军队在冷兵器时代自然就能吊打绝大多数的军队。
他们都是超越了时代的军队,是巅峰,不是冷兵器时代的常态,李致远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训练出这么一支军队来。
李致远打算做的就是让这只军队具有极强的组织性、协调性,基本做到整齐划一,并坚决服从军令。
他根本不打算练什么搏杀、战斗技巧,只要能做到有组织、服从军令,就已经比绝大多数乌合之众强了。
怎么训练?说起来倒是很简单,就是像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军训一样,站军姿,前后左右转,走正步,齐步走,齐步跑,能做到这些就行!
最后再练几天刀砍、矛刺,这兵也就练完了,然后就拉到战场去剿匪去实战,经过铁血的洗礼,基本就算得上是精锐了。
当然火枪手和弓箭手是技术性兵种,还需要专门的训练,但现在的训练也是十分有益的,是必经之路。
然而这些人的素质哪比得上后世的大学生,绝大部分人大字不识一个,前后左右都不分,脑子又笨拙,让他们集合起来排列成队都不容易。
李致远到时,校场上的人已经排列好了。按照李致远之前的要求,已经将这两千余人按照连队都分配好了,新招2071人,加上随李致远来的185人,总计2256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